近年来,苏州大学创新理念,拓宽思路,围绕“六个老有”,关心离退休人员,尤其是注重发挥高校离退休人员的优势,积极推进“文化养老”,注重精神慰藉,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了和谐氛围。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文化养老”意识
“文化养老”涉及面广、群众性强,为了使“文化养老”理念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离退休人员“走出来、学起来、动起来、乐起来”,该校离退休工作处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文化养老”工作的宣传引导,增强全体教职工的“文化养老”意识,让离退休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成为“文化养老”的积极行动者和参与者,其他教职工成为“文化养老”的关注者和支持者。
推进离退休活动室建设,为“文化养老”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
该校十分重视离退休活动室建设,在资金投入、设备配套、人员安排等方面做好保障工作,为推进“文化养老”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平台。以就近、方便为原则,在离退休人员居住相对集中的四个小区分别设立活动点,建有阅览、棋牌、健身、乒乓、多功能娱乐等活动室,订阅报刊、杂志40余种,共计120余份,充分满足了老同志的学习、娱乐所需。2011年,学校投入了百余万元资金,对各校区离退休活动室进行了改造,并添置了必要的设备。目前校本部活动点新建的2000余平方米活动室已封顶并进入内装修阶段,不久即可投入使用。与此同时,通过加强管理、定期培训工作人员、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等,确保活动室管理规范、整洁有序、温馨舒适。
办好老年学院,构建好提升离退休人员文化素养的教育平台
该校的老年学院办得有声有色,成效显著,主要做法是:设立专用教室,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以满足教学之需;紧贴老同志的特点和需求,设立声乐、书法、绘画、舞蹈、健身操、太极拳、花卉栽培、计算机与网络知识等教学班,并根据有关规定,在学费上给予补贴扶持,老同志每参加一个班,学校补贴学费100元,老同志个人仅承担20元,吸引了老同志的参与,每年有近千人次的老同志参加学习;每年的年末为老年学院的学员提供汇报学习成效、展示才艺风采的平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目前,老年学院已成为该校离退休教职工名副其实的“文化养老”终身教育园地。
积极组织有品位的文体活动,不断丰富“文化养老”的内容
该校每年都要开展一系列品位高雅、愉悦身心、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体活动,以拓宽“文化养老”的渠道与载体,丰富“文化养老”的内容。如举办迎新春游艺活动、综合性文艺演出、京剧演唱会、书画展、出版诗集、举办老年网球赛、投篮团体赛、气排球比赛等;以“重在参与、重在交流、重在快乐”为宗旨,积极组织老同志参加苏州市的文体活动;重视结合纪念重大节日如建国60周年、抗战胜利65周年、建党90周年、建校110周年等,认真组织老同志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文化养老”新空间
该校积极与苏州市沧浪区老干部活动中心联系,签署了资源共享协议,为居住在附近的该校离退休人员提供阅览、健身、书画、听报告会、讲座、健康咨询等服务项目,进一步为离退休老同志的“四就近”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方便。
总之,围绕“文化养老”,苏州大学积极探索,做好事,办实事,得到了广大离退休教职工的充分认可,也切实提高了老同志的晚年幸福指数,让他们普遍感觉“现在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更加有滋有味了。”
苏州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2012年10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