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干部退休制度建立30周年,为了更好地关心和照顾好老干部,切实提高老干部居家养老的生活质量,吴江把“老干部紧急救助呼叫服务系统”(简称“电子保姆”)作为今年的惠老实事工程,在学习借鉴苏州市委老干部局成功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依托市12345便民服务热线和吴江电信技术平台,为全市居家养老的离休干部214人203户全部安装“电子保姆”,切实让老干部们感受到党和组织的关心和爱护,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和喜悦。
三个到位,构建全新服务格局。
“老干部紧急救助呼叫服务系统”是一项针对老干部年龄大、行动不便、独居、空巢多等情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老干部解决一些急、重、难问题的居家养老服务创新举措。即在老干部家中安装一部设有红键应急、绿键服务和亲情联通功能的专用电话机,与录有老干部个人及联系人专用信息的市便民服务中心“12345”平台连接,工作人员24小时在岗。话机还设有话机分离40秒自动转拨便民服务中心的功能,确保在第一时间与老干部、联系人或相关部门取得联系,以便采取及时施救和援助服务。为把这一实事工程组织好、推动好、落实好,该市通过“三个到位”,全面构建“领导重视、部门统筹、单位尽责、社区参与、家庭关爱”的五位一体服务新格局。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今年年初,吴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铭专门听取了市委老干部局关于全市老干部的状况分析和为全市离休干部安装“电子保姆”的设想。吴江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于3月召开的市委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将“电子保姆”建设确定为今年的惠老实事工程,明确由市委老干部局负责具体的协调、推进和督查工作,并要求各地各单位要切实增强做好此项工作的责任感,落实专人负责,把好事办好,最大限度地发挥好这一系统的功能,为广大老干部服务好,有力地推动了“电子保姆”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是宣传发动到位。作为今年老干部工作的重点项目之一,吴江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广泛采取多种手段,为“电子保姆”建设进行立体化宣传发动。通过各类会议、培训,广泛宣传“电子保姆”建设的意义和要求;利用发放宣传单和服务手册,详细介绍“电子保姆”的功能和使操作方法;运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跟踪报道“电子保姆”建设开展情况,做到电视上有图像、报刊上有文字、广播里有声音,使“电子保姆”这一惠老实事全覆盖、广知晓。
三是统筹协调到位。要把“电子保姆”真正办成好事、实事,让老干部满意,其关键在于合作单位的密切配合。从宣传发动到信息采集,从审核录入到话机确认,从软件开发到操作流程,从政策解答到业务培训,吴江市委老干部局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坚持“贯通上下、联系左右、协调内外”,与市便民服务中心、市电信局三方通力协作,保证了“电子保姆”建设各个环节的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两个明确,形成强大共建合力。
一是责任分工明确。为了让“电子保姆”真正成为老干部满意的好帮手,抓实“电子保姆”软硬件建设,该市将建设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部门、具体人头上:市委老干部局在宣传解释、信息审核和老干部沟通技巧等方面提供业务指导;市便民服务中心扮演好窗口角色,接受老干部诉求;市电信公司负责技术支持,保证系统运行畅通;老干部各主管单位负责老干部信息的采集,并会同老干部所在社区,积极协调配合做好紧急救助相关服务工作;老干部家庭则要帮助老干部本人弄清“电子保姆”的操作流程和使用方法,并保持通讯畅通,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重点环节明确。把“电子保姆”建设工作细化为信息采集、信息审核、分类培训、话机安装和试运行等五个步骤,逐步落实,有序推进。通过管理单位组织人事部门上门征求老干部意见,采集基本情况和联系人信息,并签字盖章确认,把好“采集关”;市委老干部局对信息进行进一步核准确认,把好“审核关”;对老干部工作人员、便民服务中心话务员、电信部门话机安装人员、老干部联系人进行分类培训,把好“培训关”;及时受理、处理和反馈老干部在话机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反应的问题,把好“使用关”,通过环环相扣,层层把关,确保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
三个强化,彰显服务品牌效应。
一是强化服务意识。把“真心、孝心、尽心”的“三心”服务理念贯穿在“电子保姆”建设的全过程中,结合老干部“双高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坚持“八个要”:要守时、要文明、要细致、要耐心、要灵活、要嘴甜、要眼尖、要腿勤,按照“人性化、便捷化”的服务要求,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让服务更细、更深、更先,把“电子保姆”真正打造成一项精品工程、优质工程、放心工程。
二是强化效率意识。始终做到“三快”:思维反应快,准确把握和判断“电子保姆”信息采集、软硬件设施建设、话机安装和运行等各个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信息传递快,及时准确地将老干部在“电子保姆”安装、使用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传递给相关部门,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处理反馈快,问题的登记、流转要及时准确,并在第一时间将处理结果反馈给老干部本人,做到规范有序、运转高效。
三是强化创新意识。“电子保姆”作为为老服务的一项创新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不断发现问题、迎难而上,立足实际、探索创新。积极拓展思维广度,挖掘思维深度,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探索出一些新方法、新经验,把这一项具体的工作打造成为凝心聚气的社会共鸣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各个方面参与和支持老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为老服务的积极性,丰富为老服务的实在性,提升为老服务的时代性,促进老干部工作创新发展、科学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