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否有军人节,而我们中国是将八月一日设定为国家军人节。
“八一”建军节,这是每一位中国曾经的军人都会引以为豪、并为之终生纪念的节日。因为,无论是从战争或和平年代走出的中国军人,他们骨子里特有的那份刚毅和节气,是没有从军经历的男人和女人们所无法得到,更是无法体会到的一种高贵品德。
中国军人,那挺拔的身姿,那种身体里散发出的神韵,那就是军人特有的气质,是组成我们中国军魂的一部分,那是一种符号,他时刻都在唤醒着国家,只有强军才能富国。
7月29日,苏城气温仍持续在高温39-40℃,没有特殊事情,人们都会躲避在空调间里吃着西瓜降暑。但气温再高,也压不住离退休老干部和各级政府部门对驻苏子弟兵的一份真情。在市老干局的精心安排下,市和吴中区政府相关部门,共同精心组织安排了一场在吴中区老干部活动中心举行的拥军爱民活动。
窗外烈日炎炎,室内却掌声不断,军民联欢节目精彩纷呈。
最让官兵们感动的是文艺演出结束后的交流与对话内容,台上的老兵代表们,用自己从军时的经历,来告诉官兵们什么是坚定信念,什么是爱国、爱家、爱人民。
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我也是第一次听到合唱团团长讲述当年他参加支援越南抗击美军的战斗经历,听他述说与战友们一同用高射炮痛击头顶上黑压压成片的美军战斗机群。战争是残酷的,在美军汽油弹攻击下,眼看着战友被熊熊烈火包围,可我们的钢铁战士们就像电影中的王诚那样,明知万炮齐轰敌机后,迎来的将是美军敌机疯狂扫射加汽油弹投掷,可战士们所表现的机智勇敢,以劣攻强的那种气势,让美国飞行员不寒而栗。因为中国军人那种不怕死、绝不屈服的精神,让美国人繼抗美援朝后,在越南战场上再次得到了领教。
中国军人从来都是最忠诚,最能吃苦,不问报酬,甘于承担和甘于付出的特殊群体。这种付出精神,充分体现了一种民族节气,这就是中国军人做人至高无上的品德,这种担当和责任被中国军人铁血男儿扛在了肩上,如此沉重,却无尚光荣!
我想,也许正是中国军人在越南和老挝抗击美军时的英勇表现,再次让美国人不得不对中国军人所拥有的军魂而三思。
在交流中,我意外得知了身边的老兵竟然是参加过对苏珍宝岛战役的23集团军老战友。当年,我曾随军文工团一起,跟随袁俊军长去中苏边境战壕里去看望战士,去战地进行慰问演出。没想到的是,我当年就是为我今天身边的老兵在唱歌!
时光仿佛在倒流,我更加感叹军人与军人之间的缘分竟然是那么的近,近到曾经出入过一个战壕。
当年,我在中苏边境前线为战士们唱的一首歌,在四十年后的今天,我竟然和当年被慰问的战友,一同为新的下一代军人重新唱响,也许这就是传承。
我们合唱团的王辛培老师,同样象王芳一样,在援越的战场上,为战士们反复唱了十遍“见了你们格外亲”,那种感人的场面历历在目,一张张年轻的面容,也许在听完这首歌后,就会听着电台里的呼叫声冲出战壕!而曾经从总政文工团调往福建对台前线的合唱团大姐,更是利用空中劝导,让国民党一空军驾驶着战斗机回大陆投诚!
在此,我要借用我的一位战友对军人气质的理解:
军人的气质之问
军人的气质就是:把生命极限性挑战往肉体上强加时积存在精神上的一种痛感持续,是把荣誉和尊严熔炼在一起时留在人格上的永久烙痕;是撕开自己胸膛把责任装入其中时留下的震荡回响;是肩背上承受过巨荷担当所留下的老伤。
军人的气质就是经历这种特殊痛楚和超常负荷所留下的生命痕迹。这世上也唯有军旅中得来的这种痛楚会给一个人其后的生命带来无终的幸福。
我同样欣赏战友对军人生命所给予的诠释:
能购买生命的是什么
一一写在“八、一“建军节
军人,是这世界上少见的这样一个特殊职业:能够把人修炼到愿将自己最高利益为责任让开道的境界。因为世界上所有其他职业的合同都是用时间、体力、技能、知识等等换取工资之类的生存条件。唯有军人还要添上一条:生命。这是其他任何职业合同里都不包括的。在这个世上,用钱可以付的起任何东西,唯有生命,钱是付不起的。
仔细想想,在自愿的前提下,能付的起生命的就是责任了。
军人是心甘情愿用责任换走自己生命的人,尽管他们知道责任并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也知道命如果被换走了,换来的一切都无法享用,但他们仍然甘心。
军人的伟大,在于一种灵魂的高度,这应该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一生中最高的荣尚与追求。
(2016年7月29日 苏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