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党建引领聚合力 青蓝携手谱新篇
——苏州市吴中区“青蓝+”党建联盟的探索与思考
【发布日期: 2025/6/27 】【来源: 吴中区委老干部局 】【阅读次数: 222 】【关闭窗口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离休干部整体步入后双高期,退休干部人数逐年增长,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党建与服务管理工作,值得我们重点研究与探索。

近年来,吴中区委老干部局积极探索党建引领、青蓝携手、联动创新的校政党建合作新模式,与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党委成立青蓝+”党建联盟,共享党建学习阵地、共谋党建合作项目,精准赋能离退休干部党建、服务保障和作用发挥等工作,为推动新时代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思路。2022年以来,联盟双方每年开展联合主题党日,以座谈会、青蓝对话等形式齐学共进;定期开展暖心驿站志愿服务,参与服务96人次;开展心理疏导培训及心理健康科普讲座7期,开展老干部心理团体辅导及心理关爱服务36次,开展节日关爱活动10次;项目累计服务老干部达2812人次,受到《人民日报》《中国老年报》《银潮》《苏州日报》等国家、省、市级媒体关注报道。

一、“青蓝+”党建联盟的实施背景

(一)吴中区离退休干部人数变化情况

近年来,吴中区离休干部人数日益减少。2019年,吴中区离休干部131人,其后每年以15~21人的速度减少,到2023年年底仅剩64人,平均每年去世人数超16人。截至202410月,全区共有离休干部总数59人,平均年龄94.07岁。在此背景下,老干部工作部门要始终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责任感紧迫感做好离休干部服务保障工作。

与离休干部相反的是,退休干部的人数正逐年上升,自2019年以来,机关事业单位平均每年以近50人的速度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底,吴中区机关退休干部总人数达3561人。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随着离休干部人数的减少与退休干部人数的增加,老干部工作的服务对象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服务内容和方式也随之改变,老干部工作部门开展服务管理工作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二)离退休干部的需求与服务方式的变化

一方面,随着离休干部整体步入后双高期,其生理机能日趋老化,身体健康状况日渐不佳,自理能力逐年减弱,因此,离休干部对看病就医、精神慰藉、心理疏导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多。而退休干部队伍日益壮大,其参加活动、发挥作用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现有平台难以满足退休干部越来越多的需求,亟需拓展新路径为退休干部提供更多学习交流和发挥作用的平台。另一方面,离退休干部在心理关爱方面的需求正日益突出。在日常走访调研中,我们发现老干部群体在离退休后,由于生理功能逐渐降低、与原工作单位的联系日益减少、缺少子女陪伴等原因,普遍存在情绪低落、孤单寂寞、抑郁焦虑等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作为老干部工作部门,应积极链接资源,帮助老干部安享幸福晚年。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成立“青蓝+”党建联盟,激发党建工作“新动能”。20226月,吴中区委老干部局与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签订了青蓝+”党建联盟协议。联盟以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项目共谋等方式,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核心引领作用,实现机关与高校党建资源的优势互补。

一是举办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开展青蓝共学二十大主题党日,吴中区退休干部、苏大教育学院青年学生和区委老干部局青年干部代表,以座谈交流的形式分享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心得体会。区卫健委离休干部、98岁老党员宁德厚以视频连线的形式进行了交流,生动展现了老中青三代人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深度思考。

二是搭建齐学共进交流平台。开展老干部工作青蓝活动,邀请老干部代表讲述退休生活中的所需所感,全区老干部工作者代表和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时光青年志愿者交流发言,共同探讨、分享做好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感悟,不断加强老干部工作部门自身建设,着力提升老干部工作者能力素养和工作水平。

三是共享党建学习阵地资源。根据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活动学习阵地建设,推动党建资源共建共享。区委老干部局打造了银发先锋党群驿站,并推出九个一菜单式服务,与全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周边社区及党建联盟单位共享党建阵地。坚持一盘棋理念,立足现有资源,挖掘整合22家共享式党建阵地,与联盟单位进行共享,努力实现活动场所共享共建。

(二)实施“心系晚晴”项目,打造精准服务“新样板”。依托青蓝+”党建联盟,与苏州大学教育学院进一步深化合作,联合发起心系晚晴老干部心理关爱服务项目。充分发挥教育学院心理学专业优势,结合服务对象的特殊性,通过心理疏导、暖心驿站、心理主题活动、节日关爱活动等系列方案,多层次、全方位地为老干部提供心理关爱服务,持续擦亮心系晚晴服务品牌。

一是开展心理疏导培训。每年举办干部荣誉退休仪式暨科级干部退休第一课,将《退休心理调适》设为新退休干部的必修课,帮助新退休干部调整心态,尽快适应退休生活。邀请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教授开展培训,将心理疏导技能纳入全区老干部工作者培训系列课程,引导工作人员更好地为老同志排解负面情绪,当好老干部的贴心人。截至目前,已开展心理疏导培训、心理调适及各类心理健康科普讲座7期,参与人数320余人次。

二是开设暖心驿站咨询室。在老干部活动中心开设心理咨询室,由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研究生志愿团队入驻,每周定期为老同志提供心理陪伴服务,老同志可通过电话或微信预约咨询服务。202410月,咨询室引进了苏州大学教育学院老年脑健康研究团队,为老干部们提供认知功能评定与训练服务,关爱提升老年脑健康水平。截止目前,参与暖心驿站服务的志愿者达96人次。

三是开展心理团辅活动。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老干部们的快乐有人分享、负面情绪得到释放,极大地提升了晚年生活幸福感。实践发现,团体心理辅导是效果最好、最受老同志欢迎的形式,每次活动现场都是欢声雷动、掌声不断。项目自发起以来,已开展《晚晴生辉 快乐生活》《分享红色记忆 重温峥嵘岁月》《久久相伴 暖暖重阳》等主题团辅活动6期,参与活动260人次。

四是开展节日关爱活动。结合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节日关爱、主题文艺演出等活动,为老干部老党员送上党委政府的关怀与温暖,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展现老干部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丰富老干部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帮助他们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目前已开展各类节日关爱活动10次,参与活动1200余人次。

(三)深化“银发生辉”工程,作用发挥再谱“新篇章”。2021年吴中区银发生辉工程启动以来,全区上下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老干部志愿服务团队,他们退而不休、发挥余热,在政策解读、人才培养、理论宣讲等领域默默付出。青蓝+”党建联盟丰富了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平台,助力他们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

一是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区委老干部局积极探索校政合作新路径、新模式,与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优化教育实践资源配置,为青年学生提供校外学习成长平台,着力拓展大学生实践渠道与方式,构建起老干部与大学生交流的桥梁纽带。

二是致力培育时代新人。组建晚晴讲师团,邀请讲师团团长、区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蔡正信为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党员讲授微党课。开展千场党史报告进校园五老走进中小学宣讲红色故事等活动,设立晚晴吴中慈善关爱基金,畅通老同志扶贫帮困渠道。

三是培育选树先进典型。区委老干部局深入推进银发生辉工程,支持鼓励各地各单位设立老书记(老党员)工作室,发挥老书记(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老干部志愿服务向深拓展、向外延伸,整合打造市级老书记(老党员)工作室20家。开展最美老干部”“最美老干部志愿团队寻访评选活动,先后培树晚晴风华”“箭泾三老”“税月银辉”“三张卡片等特色老干部志愿服务品牌,打造最美长廊,强化典型宣传,引导老同志发挥余热。

三、经验与启示

青蓝+”党建联盟是一次有益探索。党建联盟的实施为老干部与青年人交流学习搭建了桥梁,也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和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提供了平台。实践发现,青蓝+”党建联盟的实施与规划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联盟双方资源相对固定,合作模式相对单一,老干部们发挥作用的渠道也不够丰富,日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要进一步深化党建联盟。青蓝携手为抓手,继续优化合作方案,丰富合作形式,拉长合作清单,持续深化党建联盟的内涵。比如,以暖心驿站为依托,增加团体心理辅导频次与覆盖范围,将资源与区老年大学共享、与基层社区共享,让更多老年人树立阳光心态,共享幸福晚年。

二要进一步挖掘整合资源。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共享党建学习阵地、共谋党建合作项目;另一方面,复制推广党建引领、青蓝携手、联动创新的校政党建合作模式,继续挖掘相关院校及为老服务部门壮大联盟队伍,协同推进青蓝+”党建联盟可持续发展。

三要进一步拓宽交流平台。鼓励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以送党课、做志愿等形式培育时代新人。开展读书会、书画研讨、走访调研等活动,便于老干部与大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努力提升老干部们的参与感、获得感,同时也让学生志愿团队在实践中有收获、有成长。银青聚力、青蓝携手,共同推动新时代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