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关于引导离退休干部助力传承城市文脉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日期: 2025/6/27 】【来源: 常熟市委老干部局 】【阅读次数: 247 】【关闭窗口

文脉,原义指文章的脉络,引申为文化的根脉和血脉,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基因、精神命脉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城市文脉作出深刻阐述并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是2023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苏州考察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表现出的韧性、耐心、定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并表示,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着重大指导意义。

离退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离退休干部经历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在长期艰苦工作中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在社会文化领域工作多年的离退休干部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打磨出了过硬的专业技能,对文脉传承和文化事业发展具有独到见解;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离退休干部在党内和群众中有一定声望,具备较强的号召力、影响力、凝聚力,可以团结带领一批专业的文化工作者为城市文脉传承出谋划策。老干部工作部门应站在时代需要和历史演进的高度上,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在党性觉悟、经验资历、权威声望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助力传承城市文脉,推动常熟地方文化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使城市文脉在延续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一、我市基本情况和主要实践探索

常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文脉流长、底蕴深厚,形成了影响深远的虞山文化流派,拥有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资源。

近年来,常熟市委老干部局积极引导离退休干部发挥优势作用,致力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常熟地方文化、赓续利用红色文化。20238月,常熟市银发人才库成立,以市四套班子老领导担任负责人的10个协会以团体身份加入人才库,吸收40多位有一定专业特长和学术建树的老领导老专家,分设文脉传承、理论宣讲、乡村振兴、经济科技、社会民生等5个银龄服务团,通过座谈研讨、专题宣讲、技术指导、课题研究等形式,推动离退休干部为文脉赓续聚智添策、为城市发展出谋划策、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

广大离退休干部或以常熟市银发人才库为集合地,或受到银发人才库影响感召,纷纷以个人爱好和责任感为动力、以参与老干部团组协会等组织活动为途径、以社会团体为平台,各显其能,为保护文化、赓续文脉,推动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以个人爱好和责任感为动力

离退休干部工作经验丰富,在离开工作岗位后依然热爱本职工作,心系常熟发展,保持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个人兴趣爱好的驱动下,众多离退休干部通过回忆文章、调研报告、方言研究等为积累史料、反映实情、保护地方文化贡献力量。

98岁高龄的离休干部程瑜瑞曾任望虞河水利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是望虞河工程实施全过程的见证者,他虽无法亲自撰写文章,但热心接受采访,忆述开挖望虞河经历,为后代保留珍贵史料。市政协原主席金元康花费三年时间闭门笔耕,利用几十年的工作笔记写就回忆文集《朝花夕拾忆华年》,这些文章与新中国成立后常熟的建设、发展、变化,与常熟改革开放的历程密切相关,为编史修志者和地方文史爱好者提供了宝贵资料。

市政协原副主席赵洪生发挥退休后笔耕不辍,经认真调查、采访,撰写《曾与昆曲齐名,辛庄堂名百年兴衰折射时代变迁》等地方文化调研文章多篇,并对外发表,扩大常熟地方文化影响力。市档案局退休干部沈秋农长期调研常熟红色资源,撰写《关于保护开发利用红色资源的几点建议》,通过信息专报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市人大办退休干部朱大可将常熟方言研究作为业余爱好,收集口语词语、日常用语、俗语词目近三万条,另有农业谚语、气象谚语、歇后语2000多条,编辑出版《常熟方言词汇》,保护留存原汁原味的常熟方言。支塘镇文化站退休干部王振浩38年收集一千多条常熟支塘方言,主编《支塘方言词语集锦》,保护常熟地方特色语言。

此外,古里镇退休干部吴瑞良撰写出版乡镇工作回忆集《下甲河畔》,市文联退休干部袁文龙撰写《常熟老味道》介绍常熟传统美食文化……还有众多老干部受邀承担有关单位、有关条线编史修志工作,助力发挥志书存史、资政、育人功能。一直以来,众多离退休干部在各自熟悉和热爱的领域默默耕耘,留下了宝贵的文史财富。

(二)以参与组织活动为途径

常熟目前有14个市级老干部团组协会,包括老干部文史诗词组、书画协会、虞尚松韵艺术团等,此外,还专门成立了银发先锋红色宣讲团,离退休干部以参与市级老干部团组协会和其他专门协会活动为途径,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新时代常熟发展故事贡献力量。

银发先锋红色宣讲团成员、常熟理工学院教授曹培根以他对瞿氏铁琴铜剑楼的深入研究为基础,赴多地多部门讲述常熟藏书文化和当代价值。常熟市甲骨文学会副会长、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退休干部殷剑鸣在新市民公益课堂上主讲巫相故里契文谈,以详实的史料文献介绍契文来源与字形之美,展现虞城文化的深厚脉络。

虞尚松韵艺术团携京剧《沙家浜》走进革命圣地延安、井冈山,以红色经典传播红色精神,加深红色文化交流,弘扬沙家浜精神。原市文化局退休干部吴苇通过虞山印社传承发扬虞山印派金石精神,持续在国内外举办篆刻展览、专题演讲,展示虞山派篆刻艺术魅力,让传统艺术在新时代闪耀新风采。

此外,市老干部文史诗词组、摄影组、盆景组等老干部团组协会结合七一、国庆等重要时节和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办诗会、展览,编印《石梅诗韵》、主题书画集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赓续红色文化,以推动文化繁荣的事业感弘扬传统文化。

(三)以社会团体为平台

市四套班子老领导号召力强、影响力广,他们在担任社会团体负责人后,以此为平台团结带领一批文化工作者为城市文脉传承出谋划策,引领地方文化发展风向。

由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秦卫星担任会长的常熟市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会,助力推动常熟文化传承保护、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和城市文化品牌塑造,与相关部门共同构建了产业发展品牌联盟、长三角名城文化合作平台,命名了11家对外文化交流基地,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及港澳台、日本等地开展各类文化交流,发掘、研究、整理并支持出版了一批优秀文化作品,如《言子与江南文化》亮相江苏书展,致力于扩大常熟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今年6月,常熟市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会成立言学书院,主要任务是深入研究言子的思想,加强对常熟人文资源的挖掘、研究、开发、传播和利用,团结更多专家学者、文学及各类艺术家,为常熟现代化建设融入人文底色,共同为传承、繁荣、发展常熟文化作贡献。

由市政协原主席徐永达担任会长的常熟市慈善总会,近年来深耕慈善资源,赓续先贤言偃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慈善文化先声,着力打造善美常熟城市品牌,推进慈善文化五个一工程,发布常熟慈善故事书《行善真好》,并命名卫氏义庄等6个慈善文化教育基地,建成5个镇级慈善文化主题公园,形成孝爱梅李、德善辛庄、无忧海虞等区域慈善品牌,营造浓厚的善美氛围。在善美文化引领下,常熟市超6870家企业、32万人次参与慈善事业,全市已有66家爱心企业在市慈善总会(基金会)设立冠名基金。

此外,由市四套班子老领导领衔的其他社会团体都从自身职能出发,立足常熟实际,结合新质生产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乡村全面振兴等一系列重大课题任务,创新开展各类文脉传承活动,如市人大代表公益会通过成立众贤书画院,团结热衷于人大公益事业的书画家、书画研究学者、书画爱好者,开展特色书画活动,为繁荣虞山流派传统书画艺术作出积极贡献。

二、存在问题和面临难题

近年来,我市在引导离退休干部助力传承城市文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存在诸多不足。

一是对老干部爱好专长、作用发挥领域等信息掌握不全面。老干部工作部门对离退休干部,尤其是新退休干部的爱好、特长等信息缺乏全面深入了解,部分在文化领域长久深耕或获得突出成绩的老干部还未得到重视和发掘,而部分老干部对老干部工作部门的相关工作和平台载体等同样缺乏了解,未能充分参与相关活动,自身才能和优势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平台载体建设不完善,老干部助力文脉传承的作用发挥平台缺乏纵向建设。目前仅有市级银发人才库建有文脉传承服务团,各镇(街道)缺乏相关平台载体,文脉传承工作缺乏向基层延伸的触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干部就近就地开展助力文脉传承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是已有平台特色优势未得到整合,平台之间缺乏横向沟通。部分离退休干部以及相关团组、社团在各自熟悉的文化领域成绩突出,但各团组、社团的特色优势未得到整合,未实现合作共赢全面开花,产生的文化效应还不明显。综上所述,离退休干部这一银发人才资源富矿还有待深入挖掘、开发和利用,引导离退休干部助力文脉传承的平台载体有待进一步建设完善。

三、进一步推动离退休干部助力传承城市文脉的思考

一要开拓挖掘渠道,进一步开发利用老干部人才资源富矿。要加强与各部门沟通联系,扩大人才挖掘渠道,探索通过民政社团登记系统等渠道收集在相关社团组织中任职的老干部信息资料,同时以各单位荣誉退休仪式发动、发布招贤令等方式打造引才磁场,广泛网罗银发人才,将以往以个人爱好和责任感为动力自发开展文脉传承工作的老同志有效组织起来,将有文化专业特长却在退休后中断研究或相关工作的老同志热情发动起来,做大人才蓄水池。整理细分老干部文化人才,根据老同志专业、爱好,结合文脉传承工作实际需求,细分专业类别、兴趣类别和需求类别,形成银发人才分类体系,将常熟市银发人才库建设成为银发人才高地

二要坚持纵向到底,进一步搭建老干部助力传承城市文脉平台载体。在全市层面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和举办红色文物展、红色档案展等,大力引导离退休干部广泛参与红色革命传统历史资源挖掘和整理,通过编撰个人回忆录、整理个人档案,收集获奖勋章、家书等文字和实物,记录光荣历史、传承优秀品质,切实让传统文化起来。同时,通过成立镇(街道)银发人才工作站,将老干部文脉传承工作贯穿到基层,推动老干部文脉传承工作团队化、区域化,组织有基层工作经验的老干部采用田野调查法等深入挖掘文化遗产,提升基层群众文化保护意识,助力基层文脉传承。

三要探索横向联系,进一步推动老干部以交流融合方式助力城市文化繁荣。推动银发人才库-文脉传承银龄服务团老干部、老专家之间交流合作,通过组织开展赞辉煌成就·聚银发力量专题调研、结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定期开展座谈研讨等方式,在解题答题、交流探讨中凝聚团队力量,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推动银发人才库-文脉传承银龄服务团与市文体旅局、市文联、市文旅集团等职能单位横向联动,探索建立合作机制,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非遗匠心、浸润文化底蕴注入银发力量。推动市银发人才库各银龄服务团之间横向交流,将各服务团特色优势化零为整,整体调动文化、经济、农业等方面银发人才,坚持文化赋能、以文兴业,让老干部以文化+”方式挖掘运用文化资源,更好推动文化和经济、农业农村交融互动、融合发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常熟地方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