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8个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际,12月3日,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老干部志愿服务队来到苏州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开展以“共创国际湿地城市,保护美丽生态家园”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为苏州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助力。
襟江带湖、河网密布,苏州是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江南水乡,拥有长江、太湖和“四角山水”生态基底。全市湿地总面积497.96万亩,湿地率达到38.35%,内陆湖泊湿地面积占比全省第一、全国前列,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生长在湿地上的城市。
今年是苏州积极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的关键之年。活动现场,志愿者们挂起横幅,设置咨询台,通过宣传国家、省、市湿地保护条例,宣讲湿地作用、动植物保护重要性,发放生态文明建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普及湿地知识,让市民群众知晓国际湿地城市,了解苏州21处湿地公园的基本情况,同时引导大家积极参与苏州湿地资源保护和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工作,形成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保护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生存福祉。
本次活动旨在唤起人们关注湿地、保护的湿地的意识,传递社会正能量。寒风中,志愿者们的热情赢得了市民游客的积极回应,大家纷纷表示要为苏州市创国际湿地城市、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履行公民义务。

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发挥银发正能量

介绍苏州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的成果

解读湿地的作用和功能

宣讲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