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苏州科技城(东渚街道)老年大学银发先锋党群驿站及银发先锋第一、第二临时党支部成立于2019年10月。两年来,作为苏州高新区首家银发先锋党群驿站,科技城(东渚街道)老年大学不仅为辖区离退休党员群众提供了一个“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大舞台,也是银发先锋临时党支部最重要的活动阵地。在党组织的凝聚和带领下,一群“银发先锋”参与社区治理、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庆祝演出,在科技城(东渚街道)画出了一片绚丽的“夕阳红”。
休而不颓的“红色学堂”
作为银发先锋党群驿站所在地,科技城(东渚街道)老年大学可用校舍面积1500余平方米,所有教室均按教育现代化标准配备,是一所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化老年大学。“学校开设了舞蹈、太极、书画、声乐、烹饪、智能手机等15个专业,30个班级,每年吸纳学员600余人,上课1200多人次,学员中既有一辈子务农的当地农民,也有随子女而来的老年朋友。”科技城(东渚街道)老年大学校长朱兴根说。
为加强党建引领,党群驿站充分依托老年大学优势资源,精心开设了政治信仰空间、党群活动室、党员教室、先锋书屋、政治生日区等功能区域,“红色学堂”成为70多名退休党员的集结地,他们来自辖区内各个社区,在“红色学堂”里组织召开“三会一课”,开展“三大法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
“作为已经退休的老党员,可以重新回到学校,是一件既青春又浪漫的事情,能够在学校里不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断进步,休而不颓,继续为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发挥余热,又是一件既光荣又骄傲的事情。”银发先锋第一临时党支部书记苗玉梅是这样形容的。
历久弥新的基层战斗堡垒
众志成城,同心抗疫。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式,70多名正在“放暑假”的“银发先锋”们又一次站在了抗疫一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防疫贡献力量,为青年党员干部做出榜样,筑起了历经弥新的基层战斗堡垒。
身兼数职的苗玉梅书记,是一名“斜杠”党员。她带着学校的老党员、舞蹈班的学员们跑楼道,挨家挨户地宣传核酸检测预登记。在社区楼道、垃圾房张贴疫情防控宣传单,供居民随时查阅了解。换班时间,积极协助小区保安测量进出人员体温,查看行程码和苏康码,把疫情宣传当做日常。
老年大学银发先锋第二临时党支部老党员孟庆生和邹永巧,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余热,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彰显退伍军人风采。在科技城(东渚街道)全员核酸检测演练中,帮助居民扫码登记、维持秩序、解答疑问,从下午四点工作到晚上九点,完成1000余人的核酸检测工作,他们脸上挂着汗水,心中尽是满足。
马云祖是老年大学银发先锋第二支部书记,“疫情防控只有戴口罩才能更好的隔离病毒。”是他每天挂在嘴边的口头禅。疫情爆发的一年多来,他坚持带领支部的老党员、文明城市创建团的志愿者们,参加东渚街道农贸市场的志愿者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册的形式,普及疫情防控的相关常识,规劝居民朋友要坚决做好佩戴口罩这件“小事”。
“红色舞台”的礼赞与传承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一群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集体喊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洪亮宣言,让党和人民看到了鲜活的青春力量。而在苏州科技城(东渚街道),却有一支不一样的队伍,他们用夕阳余晖的温暖和倔强,在不老的“红色舞台”上,向党说出心里话。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银发先锋党支部的老党员们联合老年大学的学员,共同组织开展“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经典”系列庆祝活动,100多名党员群众学习了二十多曲党和祖国赞歌和舞蹈,组织参加了高新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主题党日合唱演出,多次走上社区文艺演出的舞台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由16名党员组成的朗诵班,深情诵读经典党史故事,用心用情传承党的革命精神。40名党员走进“重温百年历程 打造‘最美窗口’”党史学习教育沉浸式课堂,参观太仓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沙溪文史馆及太仓市城市党建融合服务中心。他们一路传唱红色歌曲,讲述党史故事,诵读红色经典,舞动百年征程,诉说爱党初心。他们坚信,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科技城(东渚街道)依托老年大学建设“红色学堂”,汇聚“银发先锋”的红色力量,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为指导,作榜样,做服务,作先锋模范,铸就基层战斗堡垒。老年大学银发先锋支部的老党员们将继续秉承“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之理念,无愧于一名党员的身份,在属于自己的“红色舞台”上礼赞与传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愿能为党的下个一百年建设继续发光发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