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案头摆放着一本由中共江苏省泗洪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于1982年编印的革命斗争回忆录——《血战朱家岗》,国防部原部长张爱萍上将题写的“血战朱家岗”五个大字熠熠生辉。打开扉页,总政治部原主任韦国清上将、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上将等老首长的题词又一一映入眼帘,在令人顿生崇敬之情的同时,又倍感亲切、温暖和自豪。因为张爱萍、韦国清分别为我师的前身——抗日烽火中诞生的新四军三师九旅的首任军政首长(韦国清建国后还担任过苏州市首任军管会主任),而张震又为1941年九旅划归新四军四师指挥时的四师参谋长。在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建军九十四周年前夕,我又一次翻开这本微微泛黄的革命斗争回忆录,心灵又一次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1942年11月中旬,日军第十七师团及十三旅团各一部及伪军第十五师、二十八师等近万人,在飞机、汽船的配合下,从徐州、宿迁、睢宁、泗县、盱眙、固镇各据点分五路合击我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心区。我淮北军民在淮北区党委和新四军四师军政委员会的领导下,展开了历时33天的反“扫荡”斗争。我军主力跳出合击圈,转入外线作战,击敌侧后;地方武装和游击队就地坚持,开展游击战争,协同配合打击敌人。我主力先后作战37次,其中以26团组织的朱家岗战斗最为激烈。
朱家岗战斗发生在1942年12月9日晚,青阳镇、归仁集、金锁镇三处之敌千余人分三路秘密运动至朱家岗26团(时归新四军四师九旅指挥)驻地附近,10日拂晓向我包围进击,空前未有之大战,遂于朱家岗附近地区展开。在这次战斗中,四师和九旅首长对情况判断正确,决心果断,措施得当。当发现26团被日军包围后,一面电令25团驰援,一面由韦国清旅长亲自率领骑兵连积极钳制和反击敌人,对战斗取得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我26团指挥员沉着冷静,临危不惧,战斗过程中灵活机动,及时调整部署,实施有力指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坚强,政工干部宣传鼓动及时有力,极大地鼓舞了部队士气;我26团指战员充分表现出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新四军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的“铁军”作风。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前。手榴弹、子弹打光了,就用大刀、刺刀甚至农用抓钩、铁叉继续与敌人拼杀搏斗,激战18个小时,毙敌280余名,打退了日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一次又一次疯狂的进攻,终于迫敌弃械遗尸,狼狈败逃。朱家岗战斗的胜利,大大打击了侵占徐淮地区的日寇的嚣张气焰,对我淮北军民的抗日信心是个巨大的鼓舞,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是一支能攻善守的不可战胜的人民军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我26团付岀了牺牲73人、负伤68人的巨大代价。据时任26团团长罗应怀(建国后曾任北京军区副政委)在“血战朱家岗”一文的回忆录中记述:“二十二时,朱家岗战斗胜利结束了”,“后来,打扫战场的同志告诉我:坚守孙岗东房院阵地的我一连三排二十余名战士,在同敌人的英勇搏斗中全部壮烈牺牲;他们告诉我:在孙岗阵地上,他们看见一个战士嘴里含着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日寇的一片耳朵;他们告诉我:在孙岗阵地上,他们看到一个战士手里握着大刀,怎么也掰不开。刀口砍豁了,沾满了敌人紫黑色的血;他们还告诉我:曹圩外的壕沟,水被血染红了。朱家岗的土地上,到处洒着烈士的鲜血。”正是烈士的鲜血,凝结成了反“扫荡”的胜利之花,取得了朱家岗战斗的辉煌胜利。与此同时,在彭雪枫师长、邓子恢政委的指挥下,新四军四师各部队在外线对敌展开猛烈攻击,捷报不断传来,青阳镇、归仁集、金锁镇等据点的日寇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仓惶撤回徐州老巢,日寇对淮北抗日根据地发动的规模空前的33天大“扫荡”终以惨败而告终。
1943年的深秋,在朱家岗的苍松翠柏间,出现了一座庄严肃穆的砖石建筑,这就是淮北人民为朱家岗战斗英勇牺牲的烈士们修建的公墓。只见巍峨的墓门凌空高耸,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雄伟的墓碑上,铭刻着时任该师师长彭雪枫撰写的气壮山河的碑文,后面铭刻着该团73位壮烈牺牲烈士的姓名,73座墓冢整齐排列成阵,一人多高的矩形围墙环绕着墓地,围墙的粉壁上绘画着十几幅朱家岗战斗中各个激烈的战斗场面。1943年11月12日,缅怀革命烈士的追悼大会和烈士公墓落成典礼在这里举行。时任旅长韦国清亲自主持了这个大会。他说:“陈毅军长把26团朱家岗战斗的战绩向党中央作了汇报,党中央对这次战斗的胜利给予高度评价”,最后韦国清旅长宣读了四师师长彭雪枫亲自撰写的碑文。朱家岗战斗后,彭雪枫师长、邓子恢政委到26团部队驻地马宅子看望干部战士。彭师长在对全团指战员的讲话中说:“你们26团是一支钢铁部队!希望你们重振雄风,再立新功!”自此,“钢铁26团”威名远扬。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我26团继承和发扬朱家岗战斗中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参加了200余次战斗,共毙伤敌人10897名,俘敌12372名,缴获枪支9572支(挺),火炮200余门,各种炮弹6万余发,子弹147万余发以及敌军的各种装备器材,先后涌现了5个“战斗模范连”、3个“模范党支部”、4个“一等战功连”、16个“一等立功排”和“战斗模范排”、36个“一等立功班”和“战斗模范班”,2名“一级人民英雄”、8名“二级人民英雄”、37名“三级人民英雄”和近千名战斗功臣。建国以后,又先后遂行抗美援朝作战、海关监管执勤、雪域高原维稳等任务,并长期担负战备值班任务,炮兵某连还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涌现出了“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西西玛、曹海等英模人物。在党的领导下,我“钢铁26团”越战越勇,屡建功勋,火红的战旗在祖国的西北边陲高高飘扬!
1972年12月,我从江南水乡参军入伍来到位于宁夏固原的六盘山区该部,成为“钢铁26团”这支英雄部队中的一员,并于1979年到战争年代曾获得“模范党支部”、“战斗模范连”、“雪枫射击连”等荣誉称号的步兵第九连担任连长;1980年,我又调任其前身为新四军三师九旅的步兵某师作训科,并于1989年担任该师作训科长。在此期间,我还有幸参与过我师《师史》的编撰工作。我部“血战朱家岗”的战斗故事和革命前辈们奋勇杀敌的光辉事迹时时教育着我,激励着我。现在,尽管我已离开老部队近三十年了,但是火红的战旗永远在我们这些退役老兵的心中高高飘扬。每当翻看珍藏的师史、团史和战斗故事,每当看到一个个熟悉的部队番号和一个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前辈的名字,老部队在党的领导下逐步发展壮大的历史画面就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前几年,老部队在军改中转隶为武警,部队驻地移防,但是兵心不变,军魂永在。相信老部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一定能够使血染的军旗更加鲜艳,一定能够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