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陈林泉:“老山精神”激励我前行
【发布日期: 2021/5/25 】【来源: 姑苏区委老干部局 】【阅读次数: 4075 】【关闭窗口

       不怕牺牲、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和不怕吃亏是几十万参战官兵共同铸成的“老山精神”。
       1976年12月,我从原苏州吴县横泾公社新众村应征入伍,来到安徽巢县原南京军区工程兵二团九连,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从军27年,进过军校学习,任职过司、政、后多个岗位,但最令我感到光荣和自豪的是经历了两次中越自卫反击战斗。1979年2月,受中央军委命令,我随军赴广西龙州水口方向参加战斗,在通往越南境内高平省约80公里的靠松山班翁地区,抢修600米生命通道;3月16日撤回国内稍作休整,又执行了为期5个月国防施工,在中越国境线的我方龙州根村构筑永久工事。1984年6月,赴云南麻栗坡老山地区参战,先在通往老山主峰响水至小坪寨悬崖绝壁山腰中,抢修能保障军用牵引车单向通行的217米急造军路,被称之为“虎口拔牙”工程。11月转战八里河东山的662.6高地,修筑252米永久性营屯兵坑道,战斗持续至85年11月撤离。
       两次参战,700多个日日夜夜,工作极其辛苦劳累,条件极端艰苦,官兵们住在阴暗潮湿闷热的“猫耳洞”,吃的是干粮和有味道的食物(天气炎热,国内输送前线的物资要经过几天的驳站方达连队),喝的是用消毒药片过滤的浊水。谈不上洗脸刷牙换衣服,一套军装湿了干,干了又湿,几乎穿到战斗结束。在662.6高地坑道施工中,伴随着灯光照射和空压机的轰鸣声,每天都要遭遇越军的炮轰和特工的偷袭。79年国防施工过程中,构筑工事所需要的水泥、黄沙、水等材料,都是战士们用肩背扛上直线距离高311米的山顶。79年6月我在扛一袋一百斤水泥上山的路途中,因路泥泞,不小心连人带水泥滚落山坡;85年3月坑道挖掘过程中突遇塌方,碎石砸中头部,两次受伤住院,至今还留有后遗病症。
       我随部队两次参战,经受住了血与火、生与死、苦与累的严峻考验,本人也因作战勇敢,指挥果断,在参战火线中,提前转正为中共正式党员,并荣立两次三等功。我的连队也因完成作战任务出色,被原广州军区工程兵授予“战胜泥泞阻险,修筑前进道路”的锦旗,荣记集体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我在2003年9月从部队转业到原沧浪区工作,无论在民政局,机关党工委,还是人大办公室,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能以中共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干一行爱一行,任劳任怨,甘于担当,有所作为。尤其在民政局工作期间,能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践“虚拟养老院”,本人也被省民政厅表彰为民政系统先进个人,享受苏州市劳模待遇。
       今天祖国的安稳,领土的完整,人民生活的幸福来之不易,是几十万官兵用10年轮战的生命之躯换来的,我将永远铭记“老山精神”,缅怀英烈,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不忘对党忠诚、为国奉献的誓言初心,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做到退休不褪色,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性本色。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