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不忘初心 心系种业——记苏州市种子站优秀退休干部林一波同志
【发布日期: 2021/5/8 】【来源: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 】【阅读次数: 5341 】【关闭窗口

没有壮志豪言,他却以心系农民的热忱、严肃谨慎的工作态度,完成一项项突破,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榜样;没有丰功伟绩,他却以尽职尽责的努力、廉洁奉公的榜样和勇于奉献的精神,蠃得了广泛赞誉,为推进我市现代化种业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就是苏州市种子管理站站长林一波同志。

林一波同志1960年10月出生于张家港市,1982年于江苏农学院苏州地区专科班农学专业毕业后到太湖地区农科所参加工作,1988年任作物育种研究室副主任。1990年调入苏州市种子站工作,1992年担任种子站副站长,1995年担任种子站站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2004年晋升推广研究员职称。林一波同志先后担任苏州市人民政府农业项目专家咨询组成员、江苏省农业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成员、江苏省种业协会理事、苏州市大米协会副会长、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会水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苏州市农学会副理事长、苏州市劳模协会常务理事等。

一、敬党爱党,是他坚定的信仰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林一波同志十分注重知识的更新,充分利用业余时刻和学习培训的机会,不断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平时的工作中,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善于敏锐洞察新的形势,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作风正派,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平时关心团结同志,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并用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改正缺点,从事“三农”工作三十多年无违法违纪行为。

二、爱岗敬业,是他坚守的信念

种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一个好的品种更是需要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才能推广应用。为了更好地掌握农作物的性状,确保试验示范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创造性地先后在苏州工业园区、吴中区等地建设农作物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在林一波同志的精心运筹下,通过十余年的建设,农作物品种试验示范园设施完善先进,环境整洁清新,每年承担国家、省、市各级品种试验10组以上。目前区试站已经成为太湖流域重要的品种试验、示范和展示窗口,每年现场观摩、网络远程培训基层农业技术人员300多人次。他致力于推广更新优质品种,经常奔波于田头,掌握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调查作物生长的特征特性,通过市县联动、多点示范,筛选的稻、麦、棉、油、蔬菜新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显著提升了我市粮食生产能力,其中苏棉8号曾在全省大面积种植,其成果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从市外合作引进的嘉991、嘉33、甬优8号、中糯2号、辣优9号等品种先后通过了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与相关育种单位共同拥有品种知识产权,成为全省种子管理系统的首创。

杂交粳稻品种选育、推广是我市育种科研和推广的品牌。他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积极开展杂粳制种、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以客观的试验结果和示范情况,为杂粳推广破除难题,使杂粳综合优势逐步为农技人员、种业企业和广大农户所认可,增加了农民的收益。在杂粳推广过程中,他还率先进行杂粳制种机械化尝试,开展了常优1号、常优3号等杂粳组合机械化播栽制种技术研究,解决了因杂粳制种父母本不同期播种而导致父本秧龄过长的难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种子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目前,苏州地区杂交粳稻的育种、生产水平已经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三、探索创新,是他永恒的追求

2004年国家开始积极制定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林一波同志认真研读文件,积极开展调研,向政府建言争取,实行水稻良种购种补贴政策,苏州市自2005年起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唯一采用市财政资金实施全覆盖水稻良种补贴的地级市,截至目前,已连续实行了13年。2010年,我市农委和财政局联合制定了《苏州市水稻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建立了苏州市水稻良种补贴的长效机制。通过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不仅稳定了全市水稻种植面积,而且常优系列、南粳系列、武运粳系列等一大批优质水稻新品种得到大力推广,水稻产量实现了十一连增,稻米品质也得到明显改善。

为完善种子应急机制,林一波同志又创造性地向市农业主管部门提出建立苏州市种子储备中心,构建市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机制的建议,以保障生产用种在大面积紧缺情况下的调剂,维护农业生产的稳定。近几年,灾害天气频发,救灾备荒种子储备机制为我市农业抗灾救灾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缓解了大面积生产用种矛盾,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用种安全。

四、共同奋进,是他奉行的理念

作为一名老干部,林一波同志除了在工作中尽心尽力,时刻做好先锋模范外,他还关爱员工,及时了解员工的日常表现,认真分析原因,帮忙解决问题。若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则帮他们分析困难成因、因材施教、提供解决思路;若是心理上有问题,则循循善诱,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心理学知识开导他们,敞开心扉。在工作的分配中,量体裁衣,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在站内形成了温馨和睦、共同奋斗的工作氛围。通过努力,所在单位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单位、省农林系统先进集体、省种子工作先进单位、苏州市五一劳动奖状。他主持的多个项目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奖、农业技术推广奖)21项。此外,主编出版专著1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译)文30余篇,其中2篇被国外权威杂志摘录和输入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索引数据库,并有3篇获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由于林一波同志在农业上的杰出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受到上级政府以及各级主管部门的多次表彰:2001年被江苏省授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3年获江苏省农林厅“江苏省农林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享受市级劳动模范待遇),2004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获江苏省农林厅“江苏省农业科技推广先进个人”称号,2006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先进工作者”称号,2010年获国务院“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12年获苏州市委、市政府“苏州市现代农业建设重大贡献奖”,2013年获苏州市政府“2012年度苏州市农业现代化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2014年获农业部“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称号,2016年获苏州市委 “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6、2011年作为全市农林系统唯一的科技人员代表参加了江苏省第十一、十二次党代会。

五、奉献种业,是他不变的初心

尽管诸多头衔荣誉加身,本可功成身退安享退休后闲暇时光,林一波同志却依旧惦记着田间地头的一种一苗,热爱着这片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的土地,他要继续为种业作贡献。于是刚离开办公室不久的他,便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南京农业大学兼职教授,马不停蹄地奔赴新的工作岗位。这一次他把办公室直接搬到田头,扎根在土地搞科研。

2021年3月,苏州市农业农村局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共建南京农业大学(苏州)水稻种子技术研究院。利用独特的自然条件,结合太湖流域优质晚粳稻主要产区特点,依托苏州市种子管理站临湖基地建设的研究院,重点在新品种研发、新技术集成、功能稻米开发等领域形成科研产出,进一步提升苏州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推动苏州水稻产业提质增效。林一波同志在种子技术研究院展开工作,他将肩负引导扶持年轻种业队伍的重任,带领团队深入优质、高产、绿色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方面开展科学研究。他兢兢业业,把自己的激情和热血都奉献给了种业工作,退而不改初衷,继续为种业发挥余热,毫无保留教授年轻科研人员,全力培养种业的新生力量。无论是在职还是退休,他奉献种业的初心一直都没有改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铮铮誓言。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