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歌罢掉头东,
铁铃雄居扼要冲。
“御寇安民”巍然在,
民族气节贯长虹。
大军南下破关隘,
保护古城建奇功。
喜看今朝枫桥畔,
薪火相传万代红!
注:
1.“运河歌罢掉头东”。取自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句。原意为作者唱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诗句,毅然掉头东去日本留学寻求救囯之路。现喻意为京杭大运河到了苏州段以后毅然东折、通过位于枫桥的上塘河进入苏州古城。
2.“铁铃雄居扼要冲“。“铁铃关”建于1577年,是明嘉靖年间为抵御倭寇入侵而建的一所关隘,与关前的运河及枫桥构成一道扼守苏州城西的重要屏障。铁铃关上悬挂有铁质铃铛,出现敌情时士兵便会敲响铁铃,与苏州古城阊门方向的青龙关、白虎关形成呼应,通报敌情,故名“铁铃关”。
3.“御寇安民巍然在,民族气节贯长虹”。“御寇安民”匾额位于“铁铃关”城楼正中,明朝抗倭名将任环曾在此率众抵御倭寇入侵。《明史•任环传》有载:“苏州抗倭之功,环为最”。其事迹受到明世宗嘉靖皇帝的肯定,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4.“大军南下破关隘”。1949年4月26日凌晨,第三野战军第29军85师254团(其前身为北伐战争时期大名鼎鼎的“叶挺独立团”)在枫桥铁铃关打响了解放苏州的第一枪,全歼守敌。4月27日6时许,先头部队从平门、阊门、金门、娄门入城,苏州宣告解放,千年古城迎来新生。
5.“保护古城建奇功”。为了保护文物与古迹,在铁铃关战斗中,人民解放军未曾使用迫击炮,而是冒着生命危险攻击敌人,保护了这座千年古城的历史与文脉。
6.“喜看今朝枫桥畔,薪火相传万代红”。枫桥是古运河和古驿道的要冲,曾因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而名闻天下。现在枫桥西侧建有“铁铃关战斗史迹陈列”展览,全方位地向市民和游客展现苏州解放的这段历史,必将传承红色基因,激励人们砥砺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