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吴中区委老干部局积极动员,精心部署,充分利用各类红色资源和平台,创新学习教育形式,激活党组织内生动力,让老干部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动”起来、“潮”起来、“燃”起来,力保学习教育走深走心走实,有收获、出成效。
讲好故事—红色基因“活”起来
党史是一本“不忘初心”的生动教科书。广大离退休干部信念坚定、阅历丰富,亲身经历过党的各个历史阶段,对党怀有深厚感情,有着许多真切动人、意义深远的故事。吴中区委老干部局立足部门职能,积极发挥“银发”人才作用,结合老干部、老党员个人意愿特长搭建平台载体,成立“银发生辉工作室”,组建“晚晴讲师团”,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充分用好老干部的红色基因优势特长,学党史,讲党史。2月份,在吴中建区2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吴中区委首任书记秦兴元讲述吴中发展故事,寄语吴中美好未来,并表示将继续为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献策出力,发光发热。3月份,在党员冬训中组织开展“四老”讲党史活动,挖掘不同身份、职业、类型的老党员、老干部,用他们的革命故事、历史记忆生动演绎中国党史,通过老党员讲党史、老战士讲新中国史、老教师讲改革开放史、老支书讲社会主义发展史,用“小故事”阐明“大道理”,用“身边事”解读“大政策”,向身边的党员干部群众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把共产党人为理想奋斗的故事和革命精神代代传承。
探寻足迹—实境课堂“动”起来
红色资源富于历史“原味”,更具有体验“趣味”,不论是革命遗址,还是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物件,都是最鲜活的红色文化记录。吴中区委老干部局结合苏州市党史学习教育沉浸式主题教学路线,并充分挖掘本地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广大离退休干部党员开展实境课堂教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制定《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各单位充分利用现有红色教育平台资源,如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明德教育馆等,积极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学习党史实境教学,引导离退休干部党员砥砺初心使命,赓续红色精神。结合庆祝建区20周年,全区各地各单位积极组织本单位老干部、老党员参观吴中建区20周年成就展,一同回忆峥嵘岁月,憧憬美好未来。临湖镇石庄村组织老党员赴姑苏区锦帆路社区,寻访小巷深处的红色记忆,实地探访了上海战役指挥机关旧址、五卅路纪念碑、肖特纪念碑、苏州革命博物馆、苏州独立支部等“红色教育线路”,带领老党员现场感受吸收革命历史营养,不断汲取前行力量。
创新形式—学习教育“潮”起来
创新学习形式,引入评弹、百姓名嘴等百姓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结合“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载体,用多种音、视频形式将党史学习教育课程融入到日常学习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吴中区委老干部局以离退休干部人群为栏目定位,在微信公众号开设“晚晴直播间”。“云课堂”栏目推送老年人维权、养生保健等网络讲座,“云舞台”栏目开展“艺”同抗疫作品征集、“走遍中国”摄影作品征集等活动,“云能量”栏目展示老干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晚晴风采,创新打造老干部学习教育活动新模式,丰富后疫情时代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今年以来,在全区离退休干部党员中部署开展“致百年 再启航”诗文书画摄影征集活动,从离退休干部党员的视角,以书画、摄影、诗文多种文学艺术形式再现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歌颂党的丰功伟绩,畅谈发展变化。木渎镇借助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等线上平台,定期更新、转发党史学习资料,营造“时时学、处处学”的学习氛围。临湖镇将党史学习教育与评弹相结合,邀请吴中评弹团为老年人们演出《铁道游击队•打票车》《太湖情》等革命题材戏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党史学习教育随身伴、随时听、随心学。
服务民生—银发实践“燃”起来
把学党史与为老干部服务、为民服务结合起来,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针对老同志使用智能手机方面的困惑,创新实施“晚晴e站 智慧助老”为老服务项目,利用区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老干部学习阵地,开展离退休干部运用智能技术专项培训,帮助老同志用好智能手机,共享现代化美好生活。继续开展“走基层送党课”项目,联合区委党校为基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量身定制20堂党史学习教育课程,化党的理论政策服务“最后一公里”为“零距离”,打造老党员学习教育的“流动党校”。组织老干部工作者开展“四知道一跟上”(知道老干部在哪里?在干什么?在想什么?最需要什么?思想工作及时跟上)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深入病区、养老院、护理院和老干部家中,面对面询问困难,听取意见,并持续回头追踪解决。大力宣传老干部先进典型,选树区级“最美老干部”,创设“最美”长廊,宣传老干部先进事迹,引导老干部积极参与家庭纠纷调解、乡村振兴、垃圾分类、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全力将党史学习成效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工作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