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许谋进:书香伴我战“疫”情
【发布日期: 2020/4/7 】【来源: 姑苏区委老干部局 】【阅读次数: 2964 】【关闭窗口

2020年春节,必将在史书上浓墨重彩留下一页。

全国遭遇史无前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与老伴年届耄耋,尊重社会各方、子女亲友叮嘱,就当起宅老。我俩老也就高度重视这场疫情的严峻形势和危害,自觉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我虽然成了宅老,但心系天下,书、电视、报纸、手机我都看。不做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晋魏”,而是世界动态一览无余,心随之动。

我的习惯是读书。《几生修得到梅花》这本书买了有一段时间,如今我终于有时间细读。作者是北大工科女博士、《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总冠军——陈更。她的书中,有曾经让她怦然心动的41首诗的解读,也有她读书生活的13篇随笔,她为我们的思维架起了一座通向古诗词的犹如彩虹般绚烂的桥梁,她用浅显易懂而又灵动鲜活的笔触,让古诗词在大家的胸腔澎湃,唇齿间流连,让我们跨越几千年的时空阻隔,在诗词的世界感受古人那缱绻情思和忧国忧民、心怀天下苍生的悲悯。正如她说的,“诗词虽短小,但其中有日月山河。”她让人不仅读到了诗,也读到了这位年轻女博士的往事心曲。她笔下的诗人也罢,诗歌也罢,都带着她本人的强烈印记,不是知识堆积,而是她读诗看人的真体会。文字也流畅可喜,是一本很好读的书。

在阅读这些诗和诗人中,作者寥寥数笔,将我极喜爱的北宋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刻画得栩栩如生。正如东坡自己所言,他作诗“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止,嬉笑怒骂之辞皆可诵之。”正是他的心无羁绊,敢于直抒胸臆的豪情诗心,也让他吃尽了苦头,屡次遭贬,所贬之地一处比一处恶劣,但他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笑对人生,像一颗忘忧草,单凭这一份人格魅力便足以照耀千古。

苏东坡以积极的态度入世,他以宽广的胸怀去拥抱生活,以兼收并蓄的审美情趣去体味人生。他65岁那年从海南岛北归,路过镇江的金山寺,自题画像,后面两句是:“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三个地方都是他的流放地,而且越来越僻远、荒凉,他在逆境中的时间长达十年。这又恰恰是他诗文成就最高阶段。他一生堪称奇峰突起的作品,基本上就是在这些时段创作出来的。

那么,苏东坡给现代人的启发在哪里呢?笔者认为,苏东坡对现代读者最大的启示,就在他诗词中展现的那种在逆境中的人生态度。不妨看看他的《定风波》。他45岁那年被贬到黄州,不久就开荒种地。可惜官府借给他的那块荒地太贫瘠,收成欠佳。朋友们劝他自己凑钱去买一块肥沃的地。朋友告诉他,有一个叫沙湖的小村庄里,有一块水田没出售,劝他去相田。47岁那年的三月初七,他在两个朋友陪同下去相田。田没买成,途中还遇到风雨,于是他写成这《定风波》这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词中表达苏东坡对逆境、挫折、打击完全无所谓的态度,“以曲笔直写胸臆”,到至新境界。“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苏东坡写下的名句。

苏东坡不但沉着坚定地走完十年的逆境,他还把逆境变成顺境。他在十年逆境中照样有进步、有创造、有光辉的人生成果。普通人一生中总会碰到困难、挫折,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暂时处在逆境。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能不能规避这种境地,关键在于我们处于这种境遇时采取什么人生态度。对照苏东坡的人生态度,如今有的人碰到困难、挫折后,就会消沉沮丧、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对照苏东坡,真的该羞惭。所以,读苏东坡的作品,主要还不是学他的才华,学他的文笔,而是要仰望他的旷达、乐观、坚定、潇洒、从容,立身天地间。苏东坡作品中包含着强烈的人生观的意义,对今天的读者有巨大的启发作用。

防控疫情,除了出门要戴好口罩外,我们还要给自己的情绪戴好口罩,那就是要选择好读书。读书能让人愉快、放松,防止紧张、焦虑、恐慌等消极“病菌”入侵,确保自己身体和心理双健康。快快乐乐、开开心心走出家门,和亲戚朋友一起共享风雨过后的明媚春光。

春风杨柳万千条,亿万人民尽舜尧。战胜疫情,决胜全面小康更加精彩;战胜疫情,决战脱贫任务完成更锦上添花;战胜疫情,第一个百年目标更富有内涵;战胜疫情,我们祖国更加强大!坚信一点,山河无恙,人间皆安,一切向前。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