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培育少当爷,
要求从严防患瘸。
见善则迁勇改过,
修身做人善盘踅。
核心榜样雄国步,
收拢民情聚大伽。
苦练内功勤自省,
追寻美好共和谐。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和师生座谈讲话时,用到一经典:“修德,既要立志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这一经典出自《周易》,是《周易》六十四别卦当中的第四十二卦,它的原文是说,“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这里说的其实就是做人修身的道理:我们怎么样才能做一个更好的人。怎么样做一个更好的公民?要看见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看见别人比自己更好的这些地方,那你就要向他学习。你向那些更好的东西靠拢,这叫“见善则迁”。那么当你发现自己有些事情做错了,有些事情做得不够好的时候,一定要改正,要不怕改正错误,“见善则迁,见过则改”,不断进步,做一个合格的、更好的公民。第一,要抱着一颗永远向上、永不满足的心,不断进步;第二,要苦练内省的功夫,自我检查,不断地内省才能够不断地进步;第三,当你发现比自己更好的人和事的时候,做到见贤思齐。
2014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北京海定区民族小学,就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与师生们进行座谈和交流。他提出了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记住16个字,“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他最后还说,养小德可以成大德,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铭刻在头脑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开花、结果。
“兴民德”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有大德也有小德,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社会的公德,国家的德,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最持久、最广泛、最深层的力量,就是全民共同认同、遵循和恪守的核心价值观。
当中国发展到当前的时候,当中国需要在国际上承担起更多大国责任的时候,兴民德就变得更加起重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新时代教民以德的具体表现。修德要贯彻人生的每个时候,对我们已经退休的朋友,同样有一个修德的问题,加强学习,助推发展,保重身体,修德于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