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图报里邻凝,
饮水思源老井呈。
千里之行淤滞扫,
始于足下换装凭。
社区党委协商挺,
自治公约寓意灵。
不忘初心担使命,
古城保护见真情。
8月15日,我在参加区老干部情况通报会途中,获得孙明主席赠送钮家巷社区版《古井老井》一书,由寒竹书封底《饮水思源》——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等内容,特好!
枕河人家的姑苏城,井曾是人们最重要的生活饮用水源。苏州人称井为泉,平江路沿街有十口井,古称十泉里。钮家巷社区的洙泗泉、仁德泉就是明证。古城十大名井之一的双井怀德泉在观前东脚门,是由清代居住在钮家巷的潘世恩之孙潘仪凤倡浚,井圈有铭文“同治五年丙寅嘉平月吴县亢旱不雨倡浚此泉以便汲水吴县潘仪凤建”。据同治年间《苏州府志》记载,潘仪凤同年还倡浚品月泉、蓬莱泉、怀义泉、望雨泉、永福泉。
钮家巷社区24口(含双井4口)古井老井,以纯朴的心意,带来了丰富的水源。小巷深处,古井老井静静出现在视野中,温馨的往事和回忆涌上心头,点滴的快乐细节映入眼帘。人们将吊桶轻轻一甩,清泉便随着井绳一节节提升的动作被打上来。井水冬暖夏凉,打上来的清水润泽,就能源源不断地展示着它的“生命力”,滋养着钮家巷社区每一位居民。经过岁月的洗礼和长年累月的摩擦,井栏圈被摩擦得光滑发亮,几道深深的绳印更是印证了居民和古井老井深厚的感情。古井老井见证了不尽的古往今来,既是古城苏州的眼晴和活名片,也是苏州的文化符号之一。
每一口井都有其独有的历史,做好古井老井维护工作也是一项有意义的古城保护工作。为此,钮家巷社区党委专门成立了“井文化宣传”行动支部,历经三年,做好古井老井的调查统计、清淤加盖、建章立制、落实责任,重点做好古井老井长效管理工作,并在2017年邀请围井而居的老居民口述井的历史文化故事,深入挖掘辖区24口(含双井4口)古井老井文化内涵。2018年1月15日《东大园5-2号老井自治公约》大院居民民主协商通过。古井老井需管理,党员群众齐上阵;使用完毕把盖关,保护水质靠大家;清淤工程不容易,垃圾污水勿倾倒;保护栏圈不受损,责任监督你我他;挖掘丰富井文化,井边居民共诉说;居民大院邻里亲,围井而居生和气;共同保护姑苏眼,古城保护齐努力。
钮家巷社区党委,抓住辖区特点优势,回味老苏州生活场景,品味古城苏州之韵美,通过做好古井老井维护、清淤、文化挖掘,积极开展古城保护的动人事迹,值得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