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老专家、影像捕捉师、发展记录员、文化传递者……
这,就是吴江电信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钮泉娜。多少年来,他带着感情和责任,执着地用镜头记录着家乡的城市建设、百姓生活和旖旎风光,一幅幅佳作连成了一曲吴江发展变化的光影之歌。他说:虽然退休了,但现在为了摄影东奔西忙,有使不完的劲、干不完的活,发挥余热,开心快乐!他说:作为一个摄影家,一定要把家乡的照片拍好,把时代的风貌记录好,为吴江的影像资料作点贡献。
执着带来收获
钮书记的摄影之路,源自1992年。那时,他完全靠自学摸索拍摄的一张照片登上了当年第13期的《苏州邮电报》,自此,拍照的热情日益高涨。而这股热情,更是一路燃到现在,为记录家乡发展变化输出源源不断的余热。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现已70周岁的钮书记,仍旧时常扛着沉重“长枪短炮”,坚持拍摄工作。截止目前,他捐给区档案馆的各类照片达30000多张,全国46种报刊杂志用了他3000多幅作品,收集这些报道资料的剪贴簿有17本,照片参加各类摄影比赛获奖的证书近300张,2012年加入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作品《单车娶新娘》和《冰雪红鲤》还分别参加了在韩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展出。
.jpg)
钮泉娜的摄影之路

17本剪贴簿,满满的影像资料

钮泉娜获得的国家级荣誉
.jpg)
钮泉娜作品《单车娶新娘》在韩国参展
.jpg)
钮泉娜作品《冰雪红鲤》在哈萨克斯坦参展
.jpg)
钮泉娜作品
.png)
钮泉娜作品
践行摄影初心
钮书记为什么热衷于拍摄家乡的照片呢?他说,是源自对家乡的热爱。自喜欢上摄影后,看到家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幸福安乐,吴江又是美丽的江南水乡,风景如画,激发他拍摄、记录好家乡的变迁。于是,他做起了“有心人”,时刻注意观察身边的人、事、景,一年按快门五、六万次,都是围绕家乡拍摄的,新城建设、古村落保护、古桥建筑、知名企业……处处都有钮书记奔走的足迹,留下了大量的影像资料。
.jpg)
拍摄家门口的风景
发扬工匠精神
摄影,需要艺术眼光,更需要工匠精神。钮书记说,为了拍到好照片,他一是观察研究天气,临近睡觉前观察一次,再看天气预报,翌日清晨四、五点钟撩开窗帘往东再瞧瞧,如果是好天气,拎着摄影包就出发;二是使摄影器材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充足电池,清除储存卡,摄影包要放在固定位置上,做到有备无患;三是发挥自己的特色,喜欢拍摄大场景,哪里有高建筑或制高点,总是想办法上去,有时遇30多层高楼、电梯不运行的情况下,仍一层一层跑上去,拍完夜景后再一层一层摸下来,吴江的电视塔、移动电话发射塔经常光顾,所以他拍摄的城市风光片与众不同,场面宏大,视野开阔。而今,钮书记又紧跟形势,用上了无人机拍摄,继续为定格家乡发挥余热、贡献力量。
.jpg)
展示“无人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