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徐建国:七律·沼气池 ——读《习近平用典》第1集体会(一)
【发布日期: 2019/8/8 】【来源: 姑苏区委老干部局 】【阅读次数: 2729 】【关闭窗口

案无留牍吏称职,
重视农桑琐事急。
前辈老乡曾辅助,
知青岁月业根基。

梁河插队兴搭伙,
服务民生沼气池。
发展创新奔富裕,
小康路上展红旗。


        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根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这个概念出现了203次。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关于“为民”的论述,集中起来就是今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什么是为民,习近平总书记说:“清代郑板桥,以画家、文学家著称于世,长期在河南范县、山东潍县担任知县。他重视农桑、赈济灾民,案无留牍、室无贿赂、清正廉明,深得百姓拥戴,其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成为千古流传的爱民之声。”这是他在2014年5月9日参加河南省兰考县县委常委班子的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时候,讲到的一段话。这首诗的题目比较长,叫《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包大中丞”是一个姓包的巡抚类官,“萧萧”形容竹声,“衙斋”是衙中、官府中。
       总书记浓厚的为民情怀,你从他的话语都能够体会到。这种深沉的为民情怀,又来自哪里呢?他经常会回忆起,他在陕北梁家河那七年知青岁月,他曾经这样说,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1974年,他在梁家河修建了当时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后来,又陆续地修建了42个沼气池。这就为当地老百姓的照明做饭排忧解难,解决了大问题。这个沼气池反响很好,效果很好。这是习近平同志为当地老百姓办的许多实事其中之一。村民张卫庞介绍了习近平在他家搭伙的事情,他每个月拿40斤粮食都搁我们家,就跟我们家一块儿吃饭。将近吃了一年,吃到1975年上清华大学为止。他跟过去比没有变,再糙的饭他都咽得下,再穷的老百姓他都看得起,现在还是这个样,一直没有变。一个发不行,要大家发了才算发了,才算共同致富。他和梁家河,这样一种深厚的渊源,也就奠定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直到今天,还和梁家河的乡亲、梁家河的人民,有着这样一种血肉联系。四十多年过去了,无论是做梁家河的支书,还是做党的总书记、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都没有变,他始终是黄土地的儿子。
       沼气池,我这个农民的儿子并不陌生,记得当年父亲徐保林任生产大队的副业主任时,分管沼气池的建设,经常听到父亲说起建沼气池的许许多多。今天当我再次读到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中提到沼气池一事,心情格外激动,决心更加认真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积极参加各项相关的为民活动。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