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张雷:春到桃花坞
【发布日期: 2019/5/24 】【来源: 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 】【阅读次数: 4904 】【关闭窗口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是苏州吴文化的一张独特名片。在北京、成都、东京、卢森堡,在全世界众多历史悠久的名城,她的每一次展出,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被艺术大师们赞誉为“东方古艺之花”。但是,人们何尝知道,她还有过一段枯木逢春的经历,从草根艺术到国宝的故事。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起源于明代,发展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已有400多年历史。桃花坞位于阊门内北城下,自古以来便是苏州城里一个风景秀丽的去处。当时,这里居民稠密,桃花盛开,充满了诗情画意。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曾在此建筑桃花庵别墅。苏州年画也因桃花坞而得名。
    苏州桃花坞年画,题材多为吉祥喜庆图案、风俗民情和戏文故事,深受民众喜爱,不仅流传于国内许多省市,而且传入日本等国,对日本版画尤其是“浮世绘”有相当影响。当时与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齐名,人称“南桃北杨”,享誉中外。
     鸦片战争以后,近代西方印刷术传入我国,特别是上海胶版彩印“月份牌”年画的风行,手工刻印的桃花坞年画受到冲击,市场逐步缩小。同治、光绪以后,销售对象转向农民为主。到抗战前,木版年画仍不景气,不少年画铺相继歇业或转业,艺人被迫改行。及至1949年前夕,年画铺只剩下王荣兴、朱荣记、朱瑞记三家,已濒临人亡艺绝的境地。
    一唱雄鸡天下白。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扶持下,桃花坞木刻年画获得了新生。苏州市文联即对桃花坞木刻年画进行了调查,作出了抢救措施:一是把散失的艺人组织起来,二是帮助年画铺恢复生产,并从中选印了一百多种旧版年画在全国各地展览。1951年,市文联组织画家和工艺美术专家及多名艺工,用桃花坞木刻形式创作刻印了《太平天国在苏州》八幅组画,作品参加“太平天国革命百年纪念展览”后获得赞誉。后王荣兴等三家年画铺在合作化高潮中组成合作小组,刻印了“兰花”信笺、《新春牛图》《屈原》《仕女》和《巩固祖国国防、保卫世界和平》新年画,生产运转良好。1958年,年画合作小组并入苏州文化美术工厂,工作尤其起色,不仅印销了45套旧版年画,还创作了《丰收》《渔家乐》等新年画。此外,还完成了明代木刻《九歌图》和《水浒叶子》的复刻。作品刻印俱佳,纸墨精良。作品送往北京,受到郭沫若院长和著名画家傅抱石的高度评价,郭老不但为复制品题写了笺头,还为“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题了字。
    1959年,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正式成立。当时有创作设计人员3位、刻工4位、印工5人。1961年,各工种又招收了28名学徒。1962年春,合作社由桃花坞大街迁至西中市,全社共有70余人。1965年,桃花坞木刻年画社与苏州漆器雕刻厂合并为桃花坞木刻年画厂,规模扩大,正可大展身手,不料“文革”来临,桃花坞年画被斥为“封建迷信品”,以致100多种旧版扔在露天烂毁。1969年末年画社并入苏州雕刻厂,绝大部分年画人员调离系统,桃花坞年画全面停产。
    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的重新恢复,是在大地春回的1979年。这年又成立了桃花坞木刻年画研究会,为重振年画雄风,研究会组织了全市30位美术工作者,创作了《正是果熟花香时》《送喜报》《江南集锦》等50多幅桃花坞年画,通过国内巡展,再次扩大了影响。1980年3月,“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民间木版年画联展”在苏州展出后,又以“中国年画展”名义在卢森堡、比利时、意大利三国展出,又一次把影响扩大到海外。
    1985年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并入艺石斋。当时有15人之多。桃花坞木刻年画在新时期的再次崛起,激发了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此后年画精品迭出,《水乡元宵》《水乡军民抗洪图》《姑苏风情》等桃花坞木版年画新作品全国年画评比中连连获得殊荣,形成了丰收高潮。
    然而在好评如潮的当口,问题来了:她遇到了市场“瓶颈”,产品除一些艺术家和爱好者慕名前来求购外,需求量不大。为扩大销路,有部分年画一度采用胶版印刷,由全国新华书店发行。但是这样做,木版套印的原汁原味丢失了,显然不是出路。还有从业人员老龄化,后继乏人,这都使年画生产有难以为继之势。
    为了有效地保护、传承桃花坞年画,2004年,国家邮政总局在苏州举办了《桃花坞木刻年画》邮票首发式,使桃花坞木刻年画成为国家“名片”。 2005年5月,经市政府批准,把年画社划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这不是又一次归并吗?但是这次与往常的机构调整不同,她的体制变了:由生产经营型转成了科研教学型,自此有了专项资金,有了重点科研项目,为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可持续发展铺平了道路。建立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社新址,设立了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展示馆和桃花坞木版年画研究所。
    接着,好事纷至沓来。2006年,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荣列国家公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此成为“国宝”。同年,又组建了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一时举办的展览和论坛等活动,无不围绕这一主题,把这一年变成了桃花坞木刻年画年!2008年,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期间,经典的桃花坞年画与全国各地的民间木版年画佳作在北京朝阳文化馆展出,受到来自世界各国朋友的喜欢。2009年12月“戏出桃坞”--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精品展,亮相国家大剧院。2010年,桃花坞木刻年画又进入上海世博会“苏州馆”。 2013年,又组建了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友会。走访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40多位桃花坞木刻年画社老社员,通过他们的回忆、口述,记录、拍摄影像资料片,还著书出版了《桃花坞新年画六十年》,使这朵“东方古艺之花”更为耀目。
    跨入新时代,为传承和发展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2018年1月,由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承办的“中国·苏州首届国际木版年画遗珍展”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隆重开幕。这次展览共分四部分,其中有“丝路撷英·民画相亲‘一路一带’欧亚五国民间木刻版画交流展”,除展出中国藏木刻年画作品外、还有越南东湖木版年画、日本浮世绘、韩国古版画博物馆藏品和英国个人收藏的乾隆时期苏州年画共400余幅。展示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及木版年画的传承和创新。同时,还举办了中国木版年画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专家、学者和国际同行,及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新生代传人进行了探讨,增进了国内和国际同行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为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传承、创新、发展作出新贡献。
    春到桃花坞,年画展新姿。笔者衷心祝愿这枝古老的民间艺术之花在祖国的百花园中,开得格外鲜艳夺目,多姿多彩!(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退休三支部 张雷)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