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难免有纠纷,
拖久时常闷坏身。
老娘舅能除怨恨,
郭凤萍说理专门。
名人源自多勤奋,
法律当前敢叫真。
不忘初心矛盾诊。
和谐社会再升温。
人民调解,曾被西方国家誉为解决矛盾纠纷的“东方一枝花”。 50多年前,浙江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枫桥经验”。为此,1963年毛泽东同志就曾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枫桥经验”由此成为全国政法战线一个脍炙人口的典型。
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银潮》“人物”栏目,本期发表了《郭凤萍:我做调解工作心里甜》一文,我这个原金阊区司法局局长感到十分的亲切,当年在区委政法委书记张署领导下创立的“老娘舅”调解工作室,成效明显。
一是弘扬正能量,模范人物退休不退岗。郭凤萍,77岁,2018年5月,在司法部召开的全国人民调解工作会议上,她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她说:“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只要社区有需要,我会管更多的事,跑更多的地方。”她是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街道的“名人”——居民产生纠纷时,就有人说:“去找郭大妈调解吧。”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做人民调解工作心里甜的感受。
二是提振精气神,依法治国用心还用情。在当地,居民们喜欢找郭凤萍聊一聊,谈谈烦心事。一次,一个外地人对她说:“大妈,我们外地人来南京真不容易,有了矛盾没人管。”她想,没人管,我来管,管好管不好都要试一试,不能让外地人说我们不管事、不厚道,更不能让他们四处碰壁;她清楚,小武的生活问题不解决,矛盾就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且可能引发更大的危险。小武拉着她的手说:“郭大妈,您真是个好人,要不是您,我就家破人亡了。”
三是交流新经验,社会治理自觉又自信。矛盾调解,郭凤萍刚一接触就发现不少问题,比如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劳动保障等,都牵涉到法律。碰到不懂的她就去书店买书,除了自己看,还经常送给调解对象和遇事需要的群众看,让他们学法、懂法。2011年7月25日,在区委老干部局、区司法局及街道支持下,由她负责的“夕阳红人民调解工作室”挂牌成立。2016年底,该工作室扩充到了4个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