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平龙根:不忘初心,永远和人民在一起 一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发布日期: 2019/2/18 】【来源: 姑苏区委老干部局 】【阅读次数: 3306 】【关闭窗口

       春节期间,得以静下心来认真拜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受益匪浅。同时由于出生和成长在农村,且又有先后在陕甘宁驻地部队工作、生活过二十个春秋的经历以及曾经参观过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插队时所在的梁家河村的缘故,读来使人倍感亲切。
       该书是由中共中央党校策划组织的系列采访实录,书中19篇访谈文章共分为“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个部分。通过对当事人的采访讲述,让我们看到了习近平在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度过的七年知青岁月,使自己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次强烈的震憾和冲击,一次次深刻的洗礼和升华,从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人民情怀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有了更加深切的认识。
       1969年1月,还不满16岁的习近平从首都北京来到延川县梁家河村,被称为“老三届中年龄最小、插队地方最艰苦、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的知青”,直到1975年10月离开这个偏远的小山村,经历了整整七年的艰苦磨练。在这里,他经过了插队初期的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及厕所关的历练,从普通的知青大军中的一员成长为梁家河村的党支部书记,与当地的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一步一个脚印地施展着他为民造福的抱负。这也成为他治国理政实践的最初开端和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从采访对象的讲述中,我们听到了当年习近平善待智力上有缺陷的灵娃、帮助村民吕侯生治疗腿病、帮助村民赵秀全寻找走失的猪、教“铁姑娘”高小梅写名字、背生病的老汉去医院就医、给产妇买药、帮助清洁工人推垃圾车等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正如梁家河村村民张卫庞所说:“再糙的饭近平也吃得香,再穷的人近平也看得起”。不但如此,习近平还带领村民打井、建沼气池、建淤地坝、修厕所、种烤烟、种蔬菜、开磨坊、开代销店、办铁业社、办缝纫社,使这个有着“陕北很苦,延安更苦,延川极苦,梁家河最苦”之称的位于穷乡僻壤的陕北小山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共同的劳动和创造中,习近平与当地人民群众建立了亲人一般的感情。1975年10月,习近平被推荐上大学。离村时,全村男女老少把他送到梁家河沟口,还选了13位村民代表一直将他送到县城。2015年2月13日,农历乙未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就来到梁家河村,他在同村民拉家常时深情地说:“我走的时候,我的人走了,但是我的心留在了这里。那时候,我就说,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一定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他还多次讲过,自已是“黄土地的儿子”,他的“根在陕西,魂在延安”。这确实是他的肺腑之言。
       四十多年过去了,从陕北小山沟梁家河村走出去的习近平先到清华大学深造,毕业以后在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工作了一段时间,又主动回到基层,从县到市到地区到省到中央。2012年11月,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地位变了,责任重了,但是他以人民为中心、执政为民的发展理念始终没有变,为民、惠民、富民已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力攻坚脱贫,无论是致力富国强军还是大力惩治腐败,他始终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能够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其根源就在于他对基层群众和中国国情的深刻了解。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向全国人民祝贺新年时,专门提到向每一位科学家、工程师、“大国工匠”、扶贫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退役军人、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表示感谢和新年的祝福,句句说到了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听了让人格外振奋、温暖和感动。
       当我掩卷沉思时,耳畔又回响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见中外记者时那铿锵有力的声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不忘初心,永远和人民在一起,我们的党就能得到人民的真心拥护,我们的国家就有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