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唐晓渊:40年改革开放伟业由人民创造
【发布日期: 2018/12/29 】【来源: 中共常熟市委老干部局 】【阅读次数: 3415 】【关闭窗口

习近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中说:“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人民创造了历史伟业”,“要牢牢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联系我自己对40年改革开放的所见、所闻、所行,深感习总书记所“论”,十分正确,意义深远。

一、七十年代末,农民创造了社队办企业。

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中央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世代种田的农民闻风而动。

那时我在王市工作,蔡华、何浩生、陈瑞元等农村赤脚干部,拉我陪他们到上海、苏州、无锡等大中城市,聘请“星期日工程师”,即利用城市熟练工星期日放假休息时间,下乡当一天农民的“工业老师”,教农民工业生产技术,并由他们做“红娘”,把厂里更换下来的“旧设备”,像废铁那样卖给农民,这在当时是农民的“宝贝”。由此,农村“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办企业,农民们穿鞋进厂、赤脚下田,一下子社队企业如雨后春笋。农民出身的碧溪党委书记周定根带领农民创出了一条“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致富“碧溪之路”,《人民日报》以“头条新闻”引领了全国农民办企业,走工业化道路。

二、八十年代,农民打工仔走向全国。

广东与香港近邻,改革开放速度快于全国。我们多次带领基层干部去参观学习。很快,农民也南向东莞、深圳。我的邻居,一个普通缝纫女工谢奕萍,到广州一去未回,如今已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广州某服装厂长。南向大潮几年后,不少像谢奕萍那样的打工仔,锤炼成了企业“技术和管理的能人”,回乡办厂,当管理员、技术师傅。他们勤劳致富后,成了“中产阶层”,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推波助澜。

随着深圳、珠海等沿海14个城市的“早期开发开放”,社队企业升级成了乡镇企业,打工仔席卷全国,声势浩大。我们赵市,仅是常熟一个小乡,2万多人口,不足8千劳动力,办了数百个企业,打工仔达4万人,3万多来自全国各地。之后,他们中的一批又一批“打工能人”回乡办实业,当管理员、技术员,“火种”遍全国。

三、九十年代,13亿“国人”与80亿“地球村人”相汇相融。

1992年,邓小平南巡,针对改革开放中的“社资”争论,提出了“不要去争姓社姓资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同时把蛇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推向了全国。

在此背景下,北京外贸大学毕业、已在美国工作6年半的毛建华,放弃北京公务员的“金饭碗”,回乡(赵市)办了苏州市首个村级“中外合资三联皮件有限公司”,又相继办了10多个合资、独资企业,组建了江苏美迪洋集团。笔者有幸为他不分昼夜起草了10多个可行性报告,为发展经济助了一砖一瓦之力。30年来,到该集团工作的“洋人”过百人,至今络绎不绝。

而泥腿子出身的高德康,却走出田岸,创出世界级品牌“波司登”,销售72个国家,人们为之惊叹!

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度,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由此,我国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科技也高速度发展,继“两弹一星”之后,嫦娥4号登月器已软着陆在3800万公里外的月球背面。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复兴中华”中国梦正在实现中,并走向了世界舞台中央。习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日益被世界接受,中华民族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四、二十一世纪,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型。

经转制,“以公有制为主体,民营经济并存”,积极性大调动,生产力大解放,经济高速度。与此同时,出现“粗放管理,浪费资源,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产生,这就必须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型。常熟审时度势,转得较快。全国劳模蒋巷村常德盛带领村民由农业起家到工业发家到旅游旺家,又向信息化方向迈进,一步一个脚印,成了常熟乡村振兴的典型。开关厂走了高科技之路,成了常熟企业科技革新的排头兵。隆力奇的“智能化”成了苏州市民营企业唯一的企业旅游景点。向知识经济型、科技型转型,必将成为常熟经济发展的方向和主流。

本人年近83,退休不退“读书与思考”,与改革开放俱进,乐于为常熟经济发展鼓与呼,开动脑筋,利用笔杆,服务于经济质量的提升。每周写一文,全国30多家报刊杂志刊登了500多篇,近百万字。出版经济类书记10本近200万字,印行2万册,赠给经信委、常熟百强企业和我工作过的乡镇,给企业界人士“助力”。如看到“一哄而起,重复办厂”,我写了《乡镇企业未必一股道上挤》,刊登后入选江苏省中等技校语文教材;如看到“环境污染”,写了《美国的环境》(赴美见闻),刊于多报;看到企业大量“时间浪费”,我写的《60×8≠480(分钟)》,被多家报刊转载;看到“管理粗放,料工费严重浪费”,我著作出版了《精细生产管理实务培训》《改变中小企业粗放型管理120条对策》;看到多数民营企业贯彻“人本原则”乏力,管理简单化,导致每年员工招进流出存在“大进大出”,弊端严重,我著作出版了《企业管理哲学ABC》,让企业管理者明白,企业必须“成批倒下”,我著作出版了《锤炼企业生命力》。企业不是我的胜似我的,我乐于为之服务、助力,朝思暮想,如醉如痴,全力充当“泥瓦工”,在精神世界与企业同甘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实在是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知识”宝库,读后鼓舞人心,底气倍增。写上此文,也算献上一片“鸡毛”,以尽一个公民之责。

 (作者系常熟市梅李镇退休干部)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