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徐建国:看齐 ——读习近平总书记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思想体会
【发布日期: 2018/12/19 】【来源: 姑苏区委老干部局 】【阅读次数: 2764 】【关闭窗口

2018年11月18日初稿于苏州家中
2018年12月6日定稿于南通家中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都不能掉队,要以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啃下贫困地区脱贫这块“硬骨头”,确保人民群众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不仅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还体现在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绝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不分地域、不分群体、不分层级、不分民族,不使一个人掉队,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所有人群全部实现全面小康。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都不能掉队”。朴实而大众化的语言,反映了深刻的理论思想和实践方向。众所周知,人间天堂——苏州经济社会各方面总体上都在领跑江苏、甚至全国,小康的各项指标已经实现。但生活在苏州主城区老旧小区的居民,这些年小康社会的获得感就大打折扣,脏乱差的城市管理,让他们苦不堪言。从对标找差角度来讲,我个人认为,加强姑苏区的老旧小区城市管理,就是我区小康路上看齐的发力点,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让全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具体目标就是全面实现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即坚持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朝着共同幸福方向稳步前进。
       姑苏区作为苏州市城市管理主要责任单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上下联动,共同推进,形成拳头求实效;要整治一次,巩固一片,强化制度建设,用好考核指挥棒,确保管理常态长效。市委常委、姑苏区委书记黄爱军指出,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城市管理工作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苏绣是苏州的一张名片,姑苏作为苏州之核,更应对标找差看齐。为此,区城管部门提出,提升环境质量,将利用三年时间,引入“大物业”管理模式,对170个老旧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使老旧小区的交通、安全、消防等管理有实质性的突破。通过学习,要使老旧小区管理“脱贫”,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老旧小区大物业要管交通。管交通,确保让小区的交通畅通。要把已经暴光的位于新市路上的南园新村小区,缺乏统一的物业管理,新村里的公共区域杂物乱堆乱放,乱贴的小广告非常多。同时,车辆乱停问题较突出,影响了居民正常生活的安全首先要解决好。使该小区成为大物业管交通以后,发生变化的范例。
       二是老旧小区大物业要管安全。管安全,给大家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要解决好私搭乱建、设施损坏、垃圾乱扔等现象在一些老旧小区较为普遍的现象。要由区职能部门牵头引入“物业管家”模式,将物业管理与“社区联勤”相结合,依托城市管理力量集中解决物业管理中安全的难点问题,给居民群众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
       三是老旧小区大物业要管消防。管消防,让消防车进得去,展得开,救得了。为改变这种现象,在业委会同意的基础上,政府要对无物业小区和失管小区的物业管理实行整体市场化打包,由有资质的物业企业接管,使其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成本。要加强与消防专业部门的沟通协调,从解决消防装备开始,落实好老小区的消防工作。
       就姑苏区而言,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从居民收入来看,似乎差别不大,从居民幸福指数来看,“贫”与“富”的差别还比较大。就城市管理而言,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城市管理要用上“绣花”功夫指示精神,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参差不齐的现象比较普遍,用精准扶贫的理念,解决好城市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问题,十分迫切。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