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从此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站起来了!饱受几十年战争创伤的中华儿女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了国家的主人。
光阴似箭,屈指可数,我已伴随新中国走过了风风雨雨的69周年历程,从站起来到今天已奔在小康路向富起来迈进,真是有说不完的知心话。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毛主席才是人民的大救星……这些从我朦胧记事起,就常常听祖父辈们讲述给我们兄弟姐妹听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全靠共产党,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是共产党致力于领导全国人民,拯救了苦难深重的旧中国,他领导的新四军、八路军、人民解放军及其它人民武装,先后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取得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全面胜利,推翻了压在中华民族头上的三座大山,平息了西藏叛乱,抗美援朝以及中印反击战的胜利,终于把56个民族的同胞,牢固地团结在以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
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我的命运,是一脉相承的,是同呼吸共患难的。
回忆我的幼时,处在刚刚解放,童年时代是在党的阳光雨露下幸福成长,但那时是个深受战争创伤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刚刚站起来的中华民族又碰到3年自然灾害和外国的逼债,缺吃少穿,走的是泥泞小路,住的是草房,点的是煤油灯,腹不饱食,衣不裹体。
旗帜引领方向,道路决定命运。解放后,党的土改政策深入人心,耕者有其田,成立互助组、合作社,建立了人民公社,全国人民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祖国建设日新月异,解放了的人们正过着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好日子,而我也以优异成绩考到了有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誉之称的苏州--建筑工程部苏州建筑工程学校读书,这是我人生的转机,亦是我生在红旗下,长在幸福中的新起点。
正当人们刚尝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有奔头,振作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时,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又把刚刚扬眉吐气的中华民族置入水深火热之中。粉碎了“四人帮”,拨乱反正,从而拉开了迄今已余40年的改革开放大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日行千里。
我到苏州读书,从走路上学,到乘上了轮船、火车,踏上了江南渔米之乡,从住的草房,到住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地板房教室和校舍,从吃杂粮红薯到吃江南大米和鱼虾,从走的乡土泥泞路到奔走在柏油大马路,我的青年生活真是换了人间。在党的阳光雨露哺育下,我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我国的东大门站岗放哨,至今回味还无比激动。服役期满,退伍回到了我的第二故乡,投身到了改革开放的苏州工作,在党的教育培养下,逐步成长为一名工程师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且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改革开放至今已40年,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走自己的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推动了我国的经济、科技、国防。综合国力进入了世界前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不平凡的5年,使我国经济脱胎换骨,人民群众收获满满。5年来,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上升到82.7万亿,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财政收入从11.7万亿上升到17.3万亿,居民收入年平均增长7.4%,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在这砥砺前行的5年中,成就举世瞩目。苏州也和全国一样,发展的成就也是令人刮目相看,既保留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色古香的姑苏风貌,又发展为“一体两翼”、环城高架、轻轨纵横、网状大交通格局,高楼林立集宜居、宜生、宜乐为一体的大都市,已建设成为强富美高的江苏排头兵,多项指标位列全省或全国前茅。
当前,在党的十九大强劲东风鼓舞下,苏州建设乘势而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踏上新征程,撸起袖子加油干。以“两个标杆为已任”决胜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而奋斗。
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决胜小康社会任重而道远。我虽已退休安享幸福,但不忘初心毫不动摇,认真学习,当好时代的后勤兵,为小辈们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征程中,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一份心。
(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退休二支部 郑德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