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袁容秋:俭朴吾家风
【发布日期: 2018/8/28 】【来源: 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 】【阅读次数: 2825 】【关闭窗口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从启蒙起就记住这首诗,生于农村的我,深知耕作的辛苦。旧社会生产力低下,加上农业主要是靠天吃饭,丰年要防着灾年,劳动人民都有着俭朴的习惯。
       参加革命进了城,新中国建立之初,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牢记党的教导,反贪污、反浪费,艰苦朴素、勤俭建国。俭朴之风不仅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也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
         我的丈夫出生在美丽的胶东半岛,当日本侵略的铁蹄践踏家乡时,于1938年毅然加入八路军,抗日救国,又为了新中国奉命南下。后期工作在吴县,算是一位有资历的老干部,但一生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平易近人没有架子,工作任劳任怨。记得当年在横泾乡蹲点,常常开会到很晚,就啃着冷馒头充当晚餐,回城也常是以步代车,有时回家就是夜半时分。在生活上也是始终保持着俭朴之风,在县里被干群誉为“艰苦朴素的模范”。前些年,我将他的名字刻在了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的纪念碑上,战友团聚、魂归故里,但一种精神却留在后代的心中。
        家风不一定是一本书,不一定是一块匾,父母的行为就是最好的楷模,对子女的影响就如春雨滋润细无声。在家长的影响下,我们的后一代,也传承着这种俭朴的美德。
        那个年代由于工作繁忙,平日我们并没许多时间与孩子们交谈,后来又逢文革动乱、上山下乡,一家人也是别多聚少,但家风就是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三言两语中传承,更重要的是身教重于言教。诸如在饮食中,教育孩子不要挑肥拣瘦,不浪费粮食,碗里的饭菜要吃干净。衣着讲究干净整洁,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时孩子多,常是大孩子穿小了改给小孩子穿,孩子们在生活上从不攀比,家风得以传习。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民富国强,全面小康的的目标正在实现。物质丰富了,要不要艰苦奋斗呢?当今在我们倡导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中,就有一项叫“俭养德”。俭朴不再是生活所迫,而是一种生活美德和道德情操。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咏史》中有名“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骄奢淫逸,玩物丧志,所以古贤均主张“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长期以来也一直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而紧紧相连。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面对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形势,高瞻远瞩地提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淳淳告诫我们要“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用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现在有些干部讲排场、搞铺张,不仅我们这一代人看不惯,群众也意见很大,许多人因此走向贪腐犯罪之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富裕。我们每个家庭的生活也不同程度地富裕起来,生活好了,但我总是嘱咐孩子们,艰苦朴素的家风不能忘,老话说“穷人乍富,挺胸凸肚,富人乍穷,寸步难步”,俭朴持家才能抵御生活风险。
        俭朴不仅是一种个人选择的修养,也是正确的发展观和环境观。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日常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都是对有限资源的爱惜。而且每一种商品的生产,都伴随着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就如现在我们主张在餐厅用餐,要节制点菜,够吃就好,不要摆阔气、讲排场,主张光盘、吃剩打包,就是倡导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俭朴不仅要成为我们一代人的经历、习惯和传统,更要通过我们的言传身教,成为我们下一代的优良传统,并经过他们一代一代往下传。

(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离休二支部 袁容秋)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