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徐尚礼:集孝集善集寿延
【发布日期: 2018/8/10 】【来源: 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 】【阅读次数: 3008 】【关闭窗口

        诗曰:

        家风家教有渊源,孝道传承促寿延。

        盛世太平昌德政,融融康乐贺华年。

        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伦理中,孝道是极其重要的内容。儒家思想中“仁”是核心,“礼”是表象,而“孝”是最基本的理念,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虽然有的封建统治者,把“孝”作为自己的精神思想工具,为自己的一统江山服务,有以“孝”治天下的说法,但孝道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光辉传承其功劳是不可磨灭的。因为中华民族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其实就是以“孝”为基础的文明核心,建立起来的家庭社会细胞,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贤妻顺的家庭成员之间的文明关系。进而扩大到整个社会的文明礼仪,促进了社会安定。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有许多文明的无形的约定俗成规则规范。在社会交际中,人们自然而然的以是否孝敬尊长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教养,道德品质是否高尚的标准,也是判别这个家庭家风好坏的标准。

        现代医学特别是保健养身学中强调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把它作为三大健康基石,或曰三大支柱。在这三大支柱中,强调心理平衡是决定性的。如细分起来,家庭和睦,互敬互爱也不能不说是重要的因素。许多事实证明,在民间百姓中,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孝道传承,人人集孝集善,促进长寿,这类事例举不胜举。历朝历代的官方也有不少尽孝尽善的典型楷模,有的被朝廷褒扬,还有被皇帝颁发圣旨,树碑立传,他们中大多是长寿之人。

       在我四川老家大巴山中脉,有一个徐姓家族,世代以孝道友善传家。从幼儿启蒙开始把《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典籍突出孝道进行重点引导,加以灌输,在思想上打上烙印。平时生活中,大人们都以实际行动,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经年累月,世代交替,逐渐形成了“在家集孝出门集善”“集孝集善集寿延”的家传家风,家族中多有高寿之人,四世五世甚至六世同堂之事亦不鲜见。

        到了近代,家境虽然贫寒,但以“集孝集善集寿延”的家风以孝道育人的精神始终不变。家中有5个儿子,其父为其取名曰:孝、悌、忠、义、礼。把孝还是放在第一位。兄弟5人秉承祖辈先志、先风,特别是“集孝集善集寿延”的家风,各尽所能共克时艰,使家族否极泰来、蒸蒸日上,成了远近闻名的兴旺之家。尤其是兄弟5人中的老大,从小看到父母养家糊口甚是艰难,从几岁就开始协助父母干家务,十一二岁下地干农活,十三四岁替父亲当背老二(用背兜背粮)去百十里外买卖粮食。特别是他为母亲用嘴吸脓的故事,传承数十年,成为尽孝典例,影响着后人。那是在解放前因为医疗条件差,母亲患了乳腺炎,没有抗生素,没有好的医疗条件,所以发炎化脓疼痛难忍,发展下去有性命之忧,没别的办法,老大就用嘴一口一口的把脓吸出来,用舌头舔痛处,一直坚持到母亲转危为安。四乡八邻无不为之称赞,有的老人说“此人尽孝尽心必然是个吉祥之人”。

        说来的确巧合,老大后来加入到革命队伍,参加了数十次大小战斗,为新中国成立立下无数战功,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期间两次入朝作战,枪林弹雨、冲锋陷阵,毫发无损。在即将结束战争的最后一次战斗中美军垂死挣扎,用飞机狂轰乱炸,已经是连长的他,身边几位战友无一幸免,为国殉难。但他也是身负重伤,几经生死,还是转危为安,起死回生挺了过来。以后他以身残之躯(二等甲级残废)来到大西北,为国家贫困地区兴办商业,十分艰辛。然而,还是事业顺利,儿孙满堂,现已年高龄90,身体硬朗、精神矍灼,他把徐家“集孝集善集寿延”的家风演绎得生动具体,为后人作出了典范。许多人说他:

    有孝之人必有寿,有因有果好春秋。

    传统美德需光大,和谐家庭上层楼。 

(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退休二支部 徐尚礼)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