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华罗庚来学校讲学。同学们兴奋极了。晚上,我们去旅馆拜访华先生。华先生对我们说:他有个学生出差前向他辞行,华先生问学生,路上带书没有?坐火车好几个小时,不要浪费一个小时。“不要浪费一个小时”这个教导,被我铭记在心。以后出门随身带本书,坐车或者排队等候的碎片时间,都是读书好光阴。
后来,到列宁格勒实习,住在工厂宿舍。前苏联住房比较紧张,也有新婚的年轻职工住在集体宿舍里。然而,他们每家都有自己的电视机,可以在家里看戏剧和球赛,这个很新奇。我们则在红角(即游艺活动室)集体观看。就像上世纪70年代我们好多人围着一台电视机一样。
没过多少年,我们每家也都有电视机,还拥有电脑,e-mail帮助我们通信联系,还用百度查询不明白的知识。近年,手机都有这些功能,手机成为随身必备品。
如今,我已是退休闲人,整天忙忙碌碌,行色匆匆,时间都到哪里去了?又感到视力明显衰退,老眼昏花,哪天眼睛提前退役,日子怎么过?有人提醒说,眼睛要省着用,延长服役期。尤其是华罗庚教授说的不要浪费一个小时对我产生了巨大影响,激励我一生,在学习工作期间养成了不浪费时间的习惯。退休至今已是80多岁的老人了,如何安排好时间呢?对此,我这样安排:
每天看电视不超过两小时。主要看新闻联播、百家论坛、科学发现、佳片有约。重要事件、卫星发射、综艺比赛、奥运会、世界杯也要关心一下。春节晚会就不一定奉陪到底了。电视连续剧就忽略了,实在没有时间。
电脑和手机也控制在两小时以内。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网站必看。还有几个微信群,与亲友、老同学、老同事保持经常联系,天涯若比邻。如果梦醒时分,灵感萌发,若有所思,也会上电脑写上几笔。如果写在纸上则不免要修改、誊写。至于电脑游戏则不沾边,不要浪费一个小时。
每天读书看报不少于两小时。早晨听新闻广播,对于重要新闻要在报纸上查看关于该事件的分析和评论。通过学习得到启蒙,什么是暗物质?什么是暗能量?什么是量子纠缠?此外,报纸还指导我读哪些好书,看哪些电视节目。
以上三项都需用眼。每天午睡以及闭目休养共约两小时。每当感觉眼睛疲劳时就合上眼睛静坐片刻,揉揉眼睛。我也不再在车上看书,而是闭目养神。若要读书就要戴眼镜,外加放大镜。
关于迈开腿,包括上街购物、家务劳动、社团活动、亲友聚会、远足徒步(微旅游)。莫言举步蹒跚,步履维艰,每星期外出活动十几个小时,平均每天两小时。
以上就是我的5个两小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退休九支部 严冰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