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家规就不成方圆。
我家的家规家训还真的不少呢。我略加回忆,从我朦胧记事起至今,历历在目,铭刻在心。从我祖父辈起,立志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尊老爱幼,百事孝为先,勤劳节俭,勤俭持家,勤劳为国,勤学苦练……以俭养德等等。
至今我们好家风代代传承,解放以来,我们坚定不移的听党话跟党走,没有一个人掉队,到现在我们家党员人数占了家庭很大的比重。如我的哥哥曾担任过县、市级党员领导干部,我们侄子现在有几个都分别担任党的县处级领导了,真是人才济济,家庭兴旺。特别使我感悟最深,得益匪浅的是我们家祖代传承的“勤劳节俭”“勤学苦练”“勤劳致富”“俭以养德”的家规家训,对营造温馨的家庭影响及其深刻。
我的故乡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门前都贴对联。记得我在孩童时代时,除自家外,村里的、前后三村每家的门联都是由父亲亲笔题写,那时我同母亲赶街买回写对联的红纸裁成条,老祖母忙着用面粉烧制浆糊,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大家欢天喜地,写成的对联贴门上后,父亲便召集全家人一面读一面解释给大家听。正房的门联是“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附房门联是“尊老爱幼,幸福满堂”“勤俭持家,勤劳为国”“勤劳致富,俭以养德”。几幅大红对联在阳光普照下闪闪发光,老祖母还重复老父亲的话:这些都是我的全家人要照做的家庭规矩。
的确如此,我幼少年时,祖母与母亲常常带我到田间,教我松土施肥锄草,挖山芋收花生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回来时还要挖野菜、捡柴火、养鸡喂猪,实际就是培养我成为一个勤劳之人,传家庭勤劳之风。在吃饭时,不得失落饭菜,如有不慎,母亲就会竖起筷子教训我,老祖母还说浪费粮食,老天爷要打雷的来吓唬我,这其实就是要我养成节俭好习惯,传承以俭养德的好家风。
当我进校读书,教书育人的老父亲更是严格,他特别强调:读书就要读好,读好才能知书达理做好人。要我勤学苦练,好好学习,要求我天天向上。那时读书学习条件实在差,写字没笔没纸,做作业没有照明,在这种条件下,我坚持“勤学苦练”。早睡早起,借着早晨的亮光,截断一根树枝,在地面上反复计算演练算术题,反复默写生字词,放开喉咙背诵课文,坚持不懈的如饥似渴的“勤学苦练”,我的成绩在班级一直领先,老师夸奖不断,我以优异的成绩从我的祖籍地淮安考取了建筑工程部苏州建筑工程学校。毕业工作后,经过努力成了建筑工程师,中共党员,公务员。工作中,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公务员,以及江苏省建筑材料工业局工程项目管理先进个人等。
好的家风似水流长,代代传承。光阴似箭,迄今我不仅是我家好家风的得益人,更是好家风的传承人。
我深刻领悟到,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好的家风不仅要传承,更要结合时代的特点,与时俱进。
我除了坚持要儿孙们听党话、跟党走之外,更要以“勤”字当头,以俭养德修身,还根据他们的特点不时的立新规,强化新的家训,树新风。例如我儿子现任苏州一建项目经理,我对他就严格教育,特别是廉洁修身等教育,当他单位领导的面,我和儿子约法三章,一是勤,干好本职工作;二是一身正气,以压歪风邪气;三是公私分明,手别乱伸。要确保工程质量第一,施工人员安全第一。担当起净化风气,惩治腐败的坚定支持者。为工作便利起见,支持儿子买辆车,但我要他“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至今确实做得令人满意。事实证明儿子工作15年来,进步较大,去年被评为苏州一建集团公司和姑苏区住建局的先进工作者。
小孙女婷婷还未入学时,就慢慢引导她,耐心的教她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几首诗。经常在吃饭之前,她喜笑颜开的童音甜甜的一边背诵起这首诗,一边俏皮的说:做人要勤劳,还要懂得节约美德,入学后还背给同学和老师听,她还自豪的说,这都是我爷爷教我的,这是我们的传统家规家风……,在期末的成绩报告单上,老师显赫的批签:评为“学习之星”。每当我在接、送孙女婷婷的上学路上,都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教导她任何时候不要闯红灯和违反交通法规,做到宁等10分钟,不抢1秒钟,“一等二看三通过”,严格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发扬好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美德。
孙女婷婷5岁开始练习书法,现在每逢新春佳节的门对联都是她小手亲自写的,“春回大地、福满人间”,横批为“家和万事兴”等等。我们的家风传承接力棒就这样代代相传,永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
(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退休二支部 郑德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