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具有鲜明特征的家庭文化,良好家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家风又是无声的教诲,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子孙后代的心灵,塑造子孙后代的人格,让子孙后代铭刻在心,代代受益。
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贤达之士的立家之本。历史上“岳母剌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精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等等,著名典故和治家格言,它都展现着优良的家风家训,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传为后世美谈,为世人称颂。所以说,良好的家风有利于培养后辈,不仅惠及家庭,同时也造福社会。
历代文人雅士的家风家训,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代代相传;黎民百姓的家风家训是“不成文”的,靠前辈的言传身教,我家的家风就属后者。
父母亲出身贫寒,没有进过学堂校门,但他们知道如何做人,如何持家,在他们的言谈举止的影响下,我逐渐领悟了我的家风的实质和内涵,把它归纳为“诚实、孝道、和睦和勤俭”,即诚实做人、孝敬老人、家庭和睦、勤俭持家。这良好的家风对我的人格养成和待人处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好家风中勤俭持家在我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影响我一路走过来的人生。父亲老家在农村,青少年时干过农活,拎过瓦工的泥桶,青壮年时当过船工等行当。父母亲深知养家的艰辛,在家境贫穷的时代,他们克勤克俭、勤俭节约、勤俭持家,为我们树立榜样。记得在我国发生自然灾害的三年困难期,住城乡结合部的我家,曾利用房前屋后的“十边”地,开垦种菜,院子里饲养鸡鸭,以后还养过兔子等,以改善生活。我也把浇菜、喂鸡、养鹌鹑等当成乐事,并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每年夏季,父亲总利用休息天,把家里的落地门窗油刷一新;家中房屋漏雨了,父亲又动手修理。
在我成长过程中,从小耳濡目染我的好家风,秉承勤俭持家的好家风,并付之行动。我喜欢开动脑筋,自己动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庭经济条件不够富裕的情况下,自家房屋的装修,自己购买原料调制涂料,粉刷墙面,拈贴墙纸等。如今,生活富裕了,吃穿讲究健康了,我仍不忘初心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能自己做的自己动手,还利用在部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家庭日常生活中,譬如,纱窗坏了自己换绿纱,家里水电出了小问题,也动手修理。退休后,每天买菜是我的任务,同时还对日用开消分类记账,富裕了还要精打细算,发扬艰苦奋斗的好传统,记账还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儿子在他爷爷和我的影响下,也传承勤俭持家的好家风。他的动手能力更强,家中水、电养护维修,都能动手,这方面他更胜一筹。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好家风促进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让我们每个家庭都来传承好家风,弘扬传递正能量,用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 退休四支部 柏园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