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国家的基本单位。它自始至终有着重要的地位。家训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要,是每个家庭成员踏入社会前接受道德教育的基础。
“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在家庭形成的同时便有家训产生。为保证家族兴旺,家训先由各个家庭的训导扩大成为整个的“族训”,继而地方统治者希望长治久安,大家的族规因实行村落管理而成为“乡训、乡规”,又随着人们的迁移、流动,由士大夫家庭扩大至寒门庶族,实现全社会的传播和接受。
中国自古重视教育,《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等堪称启蒙养正教育子弟的范本,并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文明传承。《颜氏家训》是我国第一部有完整体系的家训专著,出自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堪称古今“家训之祖”,影响经久不衰。其原委,除著作本身“以德治家、以才传家”的纲要外,还与中国人重视家庭和谐传统,与“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人性追求的普遍价值相吻合;也与“家训”承载着和亲睦族,进德修身,励志勉学,崇尚文化等功能相通融;它还与现代教育思想,重视家庭教育,重视人的素质教育,重视创新思想教育等新理念达成了跨时代的共识。加上历代颜氏家族中直至当今人才辈出的现实佐证。
当然,类似《颜氏家训》外,古今类似的著作甚多,例如《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李鸿章家训》等,均涉及立身修学治家等诸多方面。有的还体现了比较先进的思想和积极观点。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和民族道德准则。
不可否认,五四运动中“全盘西化”和文革中“打倒一切”的思想,将道德传统摒弃,对中华文化造成深层的伤害。直至上世纪80年代,随着思想解放、改革开放,家庭教育中对家训家风与学习国学的热潮一样,又开始恢复和重视并热烈起来。
应该注意,由于我国受几千年封建制度的影响,当今在恢复和传承家训家风中必须去其糟粕。例如“男尊女卑”“夫正妻顺”“学而优则士”“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交友者必读书之人”等。陈规甚至腐朽的观念。同时在今日提倡社会主义价值观,对照传统的家风家训时,更应吸收其精华,努力和创新,发扬其正能量。
例如,教育应从小培养从“礼为教本”“慈而有严”,从小培养热爱劳动,以诚为贵,以谦为先的品质;独生子女以及新出现的留守儿童状况,需要借鉴中国传统家训家风的文化智慧,教育其子女独立自主,励志勉学,难苦奋斗;孤独老人还需社会的关注,提倡和发扬“百善孝为先”、尊老敬老的良好家风,发扬爱是陪伴和无私奉献。随着现代生活条件提高,物质丰富,更需提倡勤俭持家持国,厉行节约传统;处在领导岗位的干部,为政为官“欲治其国、先齐其身”“不则言教,更为身教”,管好家庭子女,为官勤政廉洁;党员干部更应有“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不忘初心的修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每个家庭都应该尊老爱幼,相互尊重,则家和万事兴。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做到严格地教育子女,每个人都从我做起,那么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自然指日可待!
(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退休二支部 邵寿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