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韦振芳:沁园春
——赞塞罕坝①机械林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发布日期: 2017/9/8 】【来源: 姑苏区委老干部局 】【阅读次数: 2508 】【关闭窗口

    塞罕平原,绿水青山,惜百载折夭。人祸天灾难,沙滩一片;兽鸟罕见,沙暴频繁。京津尘天,令人怒怨,圆梦明朝百蕙绽。

    抚育伐,草美花开俏,京津香飘。天然塞罕多娇,护塞罕,扶林世代豪。今山青水绿,莺歌燕舞,羊跑马逸,松柏林茂,宾客折腰,塞人骄傲,中俄丝锦共建交。俱往矣,昔唐王盛世,岂胜今朝!

 

注:

    在河北省最北部,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一片由三代务林人历经55年打造出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为美丽中国梦写下了生动注释。这个叫塞罕坝的地方,不仅造就了中国高寒沙地生态建设史无前例的绿色奇迹,也亲眼见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变,为正在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中国,提供了一个血肉丰满的范例。

    300年前的塞罕坝草木丰美,猎鹿成群。1681年,清朝康熙皇帝在此设立“木兰围场”,相当于最初的“自然保护区”。但随着清王朝的衰败,1863年,同治帝下诏对塞罕坝开围放垦。此后百年,历经战乱、山火和掠夺性采伐,到上世纪60年代,塞罕坝流沙遍地,草木稀疏。靠山吃山,塞罕坝的山就这样被吃没了,而距此180公里的北京,感受到的是,几乎年年遭遇沙尘。

    为了遏止沙漠逼近北京、涵养京津地区水源,同时也为满足发展对木材的需求,1962年,当时的国家林业部决定在塞罕坝建立大型机械林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塞罕坝诞生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海。但随着小树苗逐渐长大,问题出现了。树能不能砍?在经济效益面前,塞罕坝人选择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那就是树要砍,但要砍得科学,用他们专业术语说,就是“抚育间伐”。

    当年,塞罕坝开始了第一次大范围间伐,一共涉及9000多亩落叶松。留下的长得更壮,砍下来的变成了真金白银,一直在默默栽树的塞罕坝人,第一次尝到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实惠。事实证明,塞罕坝人越节制,大自然的回馈就越慷慨。建场55年,塞罕坝资源总价值达到202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高度的。一边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生态兴、文明兴”的历史使命,一边是绿色发展之路上遇到了新课题,塞罕坝人有了更高的目标,那就是修复生态。他们先后启动了攻坚造林、人工林天然化改良和天然林近自然化改培三大工程,试图让人工森林更加接近天然。

    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构想,正在塞罕坝变成现实。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有昆虫1000多种,植物700多种,动物256种,鸟类192种。塞罕坝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仅能够防风固沙,每年还可净化水质1.37亿立方米,固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

    ①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②指“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俄罗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