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首提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随后,习总书记在印度尼西亚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很快,我国GDP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推动了科技、科研、高端设备及国防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在2010年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美国以他固有的冷战思维,及称霸世界的心态把中国的发展视为对美国的潜在威胁,怕自己的霸主地位不保,即在政治、外交、军事上除与日韩军事结盟外,还千方百计拉拢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印度、蒙古,欲包围我国。军事上在我国东、南两个方向组成1、2、3岛链,阻挠我国海洋战略,即海军向外发展。
前30多年的粗狂型发展,虽然我国经济上去了,但也很快造成负面后果,加之世界经济低迷,外贸出口下降。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习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为保证这一战略的实施,创建了亚投行,这样为突破美国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包围和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条件。
我国秉持“亲”“诚”“惠”“容”的理念,即互利共赢的原则建设“一带一路”。通过互联互通的基础建设达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样,我们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动起来,向亚欧非三洲发展。
互联互通首先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桥梁、隧道、港口、机场等,在这些方面,我们是强项,现已承包了美国、俄国、印度尼西亚的高铁,巴基斯坦的港口,英国的核电站,以后还有更多项目找中国承建。有了项目,挖土机、推土机、桥梁、铁轨、高速列车、核电设备等,都会源源不断的销往沿路各国,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外派劳务随着承包工程将大批走向各国。既使用中国的装备,就要用中国的标准,进口中国的零配件。亚非,中东一些国家国力弱,要进行互联互通的基础建设,就要向亚投行贷款,贷款的人民币马上又要流到我国企业和外派劳务人员手里。通过亚投行的放贷,就加速了人民币的国际化,同时加快了我国企业和资本走向世界。我国的商品从“一带一路”顺利的销往三大洲各国,“一带一路”建设不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惠及民生。
从中国哈什至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的中巴经济带走廊,援建高铁、高速公路、油气管道、电力、通信等,由此巴国的经济将得到迅速的发展,而我国因此绕开久受制于人的马六甲海峡。瓜达尔港本是中国对巴基斯坦援建的,新加坡为防止中国获得港口的使用权破解马六甲海峡之困,抢先得到了港口使用权,签合同经营10年,也就搁置10年。直到3年前巴基斯坦收回使用权,交中国经营,我们从此在阿曼湾距中东产油国最近处有了港口,即可从瓜达尔港把油气装火车运到新疆,仅2400公里,比从海洋运输经印度马六甲海峡到广州节省9600公里路,更重要的是绕开了被美国、新加坡控制(战时封锁)的对马六甲海峡运输安全,当油气通过管道运输时就更加便捷安全。战争一旦发生时就不再受美国封锁马六甲海峡的影响。
南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我国舰船西、南出印度洋,东出南太平洋的门户。美国抱着冷战思维和霸权的心态拉拢、唆使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甚至印度、澳大利亚等国,抢占南海岛屿和所谓的巡航,进行捣乱。美国不断以军舰、飞机抵近侦查,妄图遏制中国的发展。过去,因我国的经济、军事实力所限,已被菲律宾、越南等国抢占了不少岛屿。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及南海主权的安全,在南沙海域填海造岛,已有7个礁盘变成7个岛屿,结束了我国南沙海域只有礁盘没有岛屿的历史,并在3个岛屿建成机场。这样中沙、西沙、南沙三地的军力形成了互相呼应。我海空军作战半径覆盖整个南中国海及周边国家,大大提高了我国在南海三沙群岛的攻防威慑力。震慑了企图不良和抱有幻想的国家,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及南海主权的安全,万一有战事,可以阻止和切断南海的航行通道。
总之,“一带一路”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围堵遏制,把美日甩在太平洋里,而向西突围发展,为我国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使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离休七支部 罗耀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