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陈柏清:苏州新农村描绘新蓝图
【发布日期: 2017/4/27 】【来源: 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 】【阅读次数: 2680 】【关闭窗口

    建设苏州新农村,走城乡发展一体化之路,对苏州而言,是这座城市重大的发展战略,也是千年古城发展的新品牌、新亮点、新优势。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级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苏州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不仅是发达地区谋求全面转型升级、实现新一轮跨越的内生需求和必然抉择,更肩负着为全省乃至全国作出示范的重担。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江苏调研时强调,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全力推进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有条件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面向“十三五”,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供给,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苏州市部分县市区,走在了农业科学化管理的前列。

    张家港的永联现代粮食生产基地走在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前列,他们建立了物联网控制室,了解水稻、小麦的浇水、施肥等生产情况,永联村在发展工业的同时,还建设高标准粮田,做到双管齐下。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从保护好耕地,划定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好江南水乡的农耕文明和田园生态入手。将农村的耕地、集体资产、社会服务等都纳入平台进行交易,既增加了农民和集体收入,又保证了交易的阳光运行。在集体资产、资源、资金和农民的耕地、宅基地、建设用地等方面,是农民的最大财富和最大的权益,也是集体经济的依靠,通过公共平台管好这些资源,把农民的利益维护好,为农民服好务。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鱼米之乡彰显“农业强”。昆山锦溪长云村以前拥有鱼塘1500亩、耕地1000亩,但由于诸多原因,曾经土地抛荒、转租转包现象严重。2012年,该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开始探索创新经营模式,决定通过退塘还田,走集体化的经营道路,并通过包工定产的方式调动种田者积极性,一场农业发展方式的创新实践,让长云村名声大噪。

    民宿,这是近年来苏州农村涌现出的一个新业态。简单地说,它有三大好处: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城里人的休闲体验;传承农村文化。伴随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一些偏远乡村的村民外出工作生活,村里不少农房成了空置房,与此同时,这些村依山傍水,保持着宁静的自然风光和江南水乡特有的原生态乡村景观。如何合理地将这些资源利用起来,吴中区走在了前列。以东山镇西巷自然村为试点,成立农房专业合作社,以租赁的形式把民房改造成民宿,费用均由村里承担,民宿由台湾专业团队打造,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更令人欣喜的是,苏州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既是一种全局设计、系统安排,更有来自广大基层的创新实践,不断推动着全局改革。在这个春天里,一幅苏州农村“强富美高”新蓝图正徐徐展开。作为苏城人,将更多地享受到在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带来的硕果。

(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 离休十五支部陈柏清)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