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看病贵,是当今社会普通老百姓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认真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已关系到全国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百姓的幸福,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正是一项民之所望的重大的民生工程。其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而改革的最终目的,是确保每一个人包括那些弱势群体,都能享受到政府的医疗服务,用价格最低最简单的药来治疗那些能够治好的病。如果不坚持这个方向,任何医疗改革方案,都只是缘木求鱼。
在今年两会召开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指出,我国医疗改革最大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问题。解决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很多问题都好解决了。医院脱离市场化的引导和市场化的机制,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根本问题。但是,现在偏偏没有解决。当前的医疗制度,存在的一些缺陷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看病难看病贵,医院以药养医,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如今普通老百姓要看个病挂个号耗时费力,要挂个“专家号”看病就更困难了,甚至半夜排队都挂不上一个号。看病贵则更为突出,治疗一个普通感冒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药费贵得离奇。药厂成本才几元的药,通过几级批发,从医院出来到患者手中则变成了几十元、几百元,比成本价涨了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例如病人用的一支黑赛汀,在香港每支人民币1500元,到了内地医院给患者每支竟达人民币25000元之高。如今医院以药养医、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有增无减,病人及家属打骂医生甚至杀害医生等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目前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这不仅让社区医院和农村医院没有能力承担起基本的医疗服务功能,而且让以“高药价、高耗材”为特征的过度医疗,愈演愈烈;二是政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一个国家所支出的医疗卫生费用是实现社会公平、保证公民健康的重要手段。据统计,我国医疗卫生费用的总支出占GDP百分比在世界各国的排名较为落后。例美国的医疗卫生费用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为16.2%(排名第一位),俄罗期为5.4%(排名第129位),中国为4.6%(排名第145位);三是医疗保险发展缓慢;四是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及流通秩序混乱;五是医院运行机制不合理,存在逐利倾向,政府投入太少,大部分均靠医院自己组织医疗服务得来,现在的公立医院还没有解决公益性的根本问题。
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首先要重点解决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问题,这是解决医疗体制改革中一切问题的最根本问题。要解决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问题,就必须对医疗卫生费用加大政府的投入,公立医院应由政府负责为医护人员提供合理的薪酬,公立医院绝不能靠医院自己组织医疗服务来养活自己。要改革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从源头上抑止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减轻人民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其次还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调动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要实施区域医疗卫生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分类管理,加快发展社区服务,构建新型的城市医疗卫生体系。还要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既要解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又要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通过良好的服务,诚实的劳动和高超的技术获得较高的报酬。从而确保每个公民包括那些弱势群体,都能享受到政府的医疗卫生服务,让老百姓真正从健康中国的建设中分享改革的成果。
(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退休十支部 汪洁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