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工作大战略全面落实、推进并且有收获的一年。主要表现:在国际经济秩序方面,积极参与现有机制,以求在其中提升地位,发挥更大作用。如创新亚投行,倡导“一带一路”机制,保持开放性、吸收西方国家参与,将新机制建成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合作的平台,而不是对抗的堡垒。在国际政治秩序方面,积极推动联合国改革,把握改革大方向,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维护联合国权威,提高联合国的效率。对偏离改革方案,中国坚决反对,针对与中国相背方案,采取不同政策,将联合国改革与中国总体外交战略结合起来。在国际安全秩序方面,中国重点打造周边安全共同体和亚洲安全共同体,同时通过构造新型大国关系和新型国际关系来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共同安全,打造人类安全共同体。
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念和行动指南。
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在迈向“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始终坚持各国相互遵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等原则,取得明显成绩。
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站得高,看得远,以更为宽广、长远的国际视野来看世界,看中国,认为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应该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世界各国应该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为此,习近平主席每次出席环球最重要的峰会,都发表重要讲话。对十几个重要国家进行访问,足迹遍布亚、欧、美、非四大洲,先后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其它四国(美、俄、英、法)领导人会面,对话、商协,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间的分岐和争端,并要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积极参与深度治理已成为2015年一个重要趋势。在覆盖近200个国家的全球减排协议(巴黎协议)签订中我国作了大量的工作。开会前,同主要国家开展磋商,并与美国、法国、欧盟等达成了重要的双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为谈判奠定了基础。在谈判关键阶段,习近平主席同奥巴马通电话,再次强调中美双方要同各方加强协调、共同努力,确保巴黎大会如期达成协议。中国代表谢振华积极努力,与所有人进行联络、沟通、劝说,确保大会走向成功。世界资源研究所气候项目全球总监珍妮弗·摩根表示:“中国带着一个有决定的国家气候行动框架,来到这里,扮演了领导者的角色,这正是世界需要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法国总统奥朗德高度评价中国对《巴黎协议》的达成作出的历史性贡献。这也说明,气候变化问题是中美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典范。
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在世界最广阔的大陆和海洋上,使沿线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的梦想得以实现。在今年3月8日外交部答记者问的会上,王毅外长答出了“一带一路”所取得的成绩:参与伙伴越来越多,金融支撑基本到位,互联互通网络逐渐形成,产能合作全面推进。目前已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合作意愿,3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一大批重点项目已在各国落地生根。我们坚信,在和有关国家和地区及领域互利共赢、务实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新格局下,沿线各国人民定能享受到合作共建带来的福祉。
维护世界和平,我们承担起大国的责任。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宣布,中国将设立为期10年总额10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建立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今后5年向非盟提供总额1亿美元无偿军事援助,支持非洲常备和危机应对快速反应部队建设。已向联合国维和任务派出2181名警察、军事专家和军人,比美国多17倍。目前中国加入400多项条约,加入所有联合国专门机构和绝大多数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同各国利益深度交融,是全球经济治理的建设者和贡献者。
近两年来,我们有目共睹,习近平主席从参加联合国大会及全球多种峰会,到对几十个国家的访问,每到一个国家都是“亲密握手,愉快交谈,敲定协议,互利共赢”。这都彰显了中国的全球影响力,显示了我国外交工作路线政策的正确。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担当会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带来更多机遇,我国的与人为善,与邻为伴,合作共赢伙伴关系的外交工作,会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退休二支部 王瑞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