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宏伟目标。可以想象到那时,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总量将超过90万亿,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将会得到更显著的提高。
今后5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在6.5%以上,这是符合客观实际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增速。经济增长率是与各个阶段的经济总量相联系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总量较小,经济发展较快,均以两位数的速率增长。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67.7万亿,而且这个基数还要以6.5%以上的速率逐年递增,因此再多增一个百分点也绝非易事。我们当前还面临着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等诸多不利因素,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挑战,想继续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欲速则不达,否则将反受其害。“大跃进”的教训我们必须牢记。
在当前世界经济进入“新平庸”、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宏观调控的理念和思路也理应有新的常态和新的模式加以适应。在正确认识、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新常态的基础上,宏观调控着重以下几方面的创新。
一是创新评价体系。实现由僵化追求单一的经济增长目标向构建全面综合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转变。二是创新调控重点。实现由经济增速管控向经济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十三五”时期不仅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期,更是全面进入“新常态”的转型期、全面实现创新驱动的突破期和全面推进国际化的上升期。三是创新管理思路。实现由需求管理为主向需求与供给管理兼顾、侧重供给侧的转变。之前我们对需求端调控、需求管理比较擅长,过于倚重需求端“三驾马车”对短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四是创新驱动模式。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转变。五是创新产业政策。实现由特定激励性产业政策向普惠性产业政策转变。六是创新服务方式。实现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与服务转变。七是创新项目管理。实现由单纯的项目管理向重大战略谋划、规划制定、政策协调转变。八是创新政策工具。实现由短期刺激向利用市场信号进行调控转变。 九是创新调控视野。实现由传统的侧重国内经济调控向统筹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转变。
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十二五”时期打下的坚实基础之上,通过不断的深化改革,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强化科技创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确保经济中高速增长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离休十三支部 柴金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