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由古至今,生活在这方水土的人们始终怀着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忱,一直致力于美好、和谐、文明的人间新天堂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对这座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城市家园增添着认同感、自豪感。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张以及人对自然环境的无序无节制的开发利用,不仅使人与自然的关系疏远,而且使人与自然形成一种紧张的状态。恢复人与自然之间正常而和谐的关系,在人与自然生物及环境之间建立一种平衡,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五次人代会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他强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搞好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统筹推进生态工程,节能减排,环境整治,美丽城市建设,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针对城市人居环境日趋恶化的状况,科学家钱学森曾说过:“看到北京市兴起的一座座长方形高楼,外表如积木块,进到房间则外望一片灰黄,见不到绿色,连一点蓝天也淡淡无光。”作为富有远见的科学家,他深知,城市虽然作为自然的对立物而存在,但宜居的城市必须依托自然,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苏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2008年苏州曾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荣誉,更在于通过创建为广大市民创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近几年来苏州城市建设和长效管理,始终围绕“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目标,为广大市民营造更舒心的生活环境,构建更文明的公共秩序,提供更优质的社会服务。一是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二要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三是加强与区域各方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用心呵护“一江清水”。
城市规划立意要尊重生态环境,追求山环水绕的境界。把我们整个苏州城市建设成一座大型园林,称之为“山水城市,人造山水”,把微观传统园林思想与整个城市的自然山水结合起来,把未来的苏州城市构想为“有山有水,依山旁水,显山露水”和有足够森林绿地,足够江河湖面,足够自然生态。要实现绿色家园的理想,要靠我们共同维护,同住一座城,共爱一个家。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大家庭,那么我们每个市民就是这个家的主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干干净净、和睦安详,从自己做起,保护生态环境,完成环境目标,共同维护我们的绿色家园,美丽的苏州一定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人们就会更加幸福。
(苏州创元投资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退休十支部 章静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