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33年五月初四诞生于“九一八”之后“七七事变”之前的动乱年代。从记事起家乡兵荒马乱,国民党驻军不断。1938年蒋介石为防日本侵略河南,派兵炸开郑州以东黄河花园口河堤,黄河水向豫东南平原流去,夺淮河而入。大片黄泛区人民被夺去生命财产,一部分灾民向西逃去,在1939年春到新郑,每村安排两户,以救济谷度日。1940年人和寨家中也被六十六团所占,因院子大驻了一个排,可以练会操。我外公是县西溱洧河西小周庄人(现市电厂以东),他自幼跟父学中医骨科,十里八村有事都找他,义务为民服务。患者为感恩,看病时或病愈后都带小食品表示谢意,从不计较,威望很高。抗战时还担任短时期副保长,也是尽义务。
我家除赵沟有房产外,人和寨南门里衷和巷路东还有一处宅基,那是军阀混战,小乱进寨,祖上还兼木板印刷,及走街串巷,赶集及庙会,还兼营笔墨纸砚及木版《三字经》、《百家姓》及《四书》《五经》、《论语》、《诗经》、《朱子治家格言》、《女儿经》及小唱本、现代文学小说、升学指导。寨内是乡镇有各种小店,商品还算充足,有饭店、酒店、杂货、中西医、理发店、粮店。寨是清同治、咸丰年间所修,北临溱洧河,对面是裴李岗,近代发现是新旧石器时代遗址,是河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从人和寨北门修大桥直通过裴李岗,南东还有小溪流,终年不干,寨墙上北门、西门上都有小房,东有炮台,南门、东门是小门,南门西修有奎星楼,也算个地标物,西北部有《迎水阁》,东门是在寨墙上挖洞进来,东炮台有铁铸大炮,装火药及铁蛋丸,及台枪也是装药有一定效力,那时每天都有人携带步枪、红缨枪看守,在形势紧张时南门、东门都封闭了。在抗战时怕被敌人占领做防御工事,被拆除。听老人讲站在风后陵上即可看到人和寨的雄姿。
因我跟外公多次去进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去看戏路过北关,在北门外东边那里有个“第三战区孤儿院”,已被日本飞机炸毁,在西面不远处小土丘上插了个木牌“轩辕丘”,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情况,埋在心里七十多年还印象深刻,当时的县城西门是朝西南开通过长洞才进城。因为西门口田家火烧店是我三婶娘家所开。城隍庙在北门面积颇大,从南边门进去,北面高处有城隍诸神位,当时戏楼坐南朝北,院内还有棵银杏大树,直径有三围大,高大挺拔。县政府在西街坐北朝南,一九四六年元宵节还进去参观过大堂、二堂,西南角为县监狱,门口有一对石狮立在高位,非常雄伟,增添威严。
南关有凤台寺院,有凤台寺塔,每年五月十三日有庙会。据说是关公生日。跟妈妈等还去寺院参访,寺门口朝北对溱洧河,抗日时还和下游通航,运输繁忙,有时水小走不了,要等大水时才走。这一天一般要下点雨,否则群众议论“今天关公磨大刀,干磨了”。不远处有望母台,是郑庄公登城望母之处。
西关卧佛寺,相传此地是郑国国宾馆旧址,伍子胥带楚国太子逃难来此,后因太子勾结晋国出兵,顺便灭郑,被郑杀害,子胥才来奔吴。当时经常举办各种训练班,没机会去,现在塔仍在。对游子来说是乡愁,是文化,终身不忘。上世纪八十年代“107国道通车”,那时尚无车站设备,象招呼站一样,下车一看在卧佛寺塔以西。使我辨明方位。
1947年考上县中,就是现在二中地址,过去知道是东狱庙,近一年就在大殿上学住宿,国庆节时还和同学们游城墙转一圈,在校门前建军楼,下操场不远处还看到上世纪初李锐家中挖出文物,抗日时被日寇飞机轰炸遗迹,但边上有石碑躺在地上,上刻党国旗或五彩旗下面记载发现文物情况。因有同学来告知学校通知“疏散”,何谓疏散,即学校放假了,学生回家生活匆匆离去。
县西东郭寺庙,在东郭寺北门外,非常破旧也是古木参天,白居易就诞生于此,在生活了十二年离去,后从南方返洛阳时在此还写过二首诗:一为《宿荥阳》,实际上写的是新郑。现在有些人问候交往,贵府何地?也只讲大城市代表。二为:《经溱洧》也是如此。
欧阳寺,是欧阳修赐葬之地。有欧阳家祠堂,每年阴历十月十日是祠堂庙会,大部是要唱戏的,当日欧阳后裔要祭先祖,古木参天苍松翠柏,是新郑八大景观之一“欧阳烟雨”,在我村向西南望去,朝夕都有一条林中腰带一轻烟雾。
许赵坟:赵姓自洪武三十五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先祖有一妹妹后嫁于许家,无子。二个儿子一子过继给姑母,所以赵家都是首门人。许赵两祠堂祖坟相距较近,所以谓许赵坟。也是古木参天相连,元朝许家出了个大文人——许慎。坟碑上刻有“元朝一人”,我也亲眼相见。三月十二日是祭日。赵氏先去许祠祭许家先祖后,二家后人再祭赵氏先祖。两面都有戏楼演唱,爱好者轮流去看,因是暮春,万物生长,又是旅游季节,规模宏大,十分拥挤,人气很旺。
风后陵:现为始祖山。上有始祖庙。三月三日有庙会,众人登顶祭拜。庙会在山下,因交通不便,卖小吃的很早结束。有很多人还愿都在此时。家乡人有谚语“风后陵带帽,长工睡觉”。如果云雾较低遮着风后便会下雨了。长工无事可做,可以休息。
邻村闫楼村人名震江南的闫百篇,名闫鹤舫。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一八二○年)进士。第一任到江南某县任知县。上任之初,为熟悉民情,常微服外出巡视。县考出了“子曰学而时习之”二场题照旧,要另立新论。考生总算又交卷了。三场仍旧,学生交白卷了事。县考结束,人提出“学生学疏才浅,请父台做几篇让我们开眼界”。闫即以原题一连作了九十多篇,贴考墙观之,篇篇锦绣,字字珠玑,无不佩服,惊动县士绅名流。观者交口称赞,闻名遐迩。他家的楼院很雄伟,原有东西厢房。一九四二年秋,北坡瓦滑下,仍未影响住人。解放初期曾是二区政府所在地,比较安全。参军时曾在此开介绍信,到县府转换。后一直是合作社、公社大队所在,小时已知闫百篇有名气。
新郑土城墙春秋所修。因是郑国都城,规模较大,东到黄水河,北到七里井,西实际上在秦楼西北坟丘由大变小,移位几十米,那里也出土过文物,附近居民在坟中挖出空心大长砖,有的垫在门口当台阶或做吃饭桌用,官刘庄东也有大墓,后来逐渐消失,那才是历史文化。新郑是春秋时期,郑韩两国都前后五百余年,历史古迹甚多。
明高拱(高阁老)时才修砖城,有些基础石都刻成大石滚,这是劳动人民智慧。一个牛马可以拉几个,提高运输能力。抗战时拆城,农民买去再雕成小实用,连大城砖都买去修宅基。八卦洞在东街路南,据说是高拱读书之处,那里还有个戏台,1948年春天,还在此看过戏。在东城墙边还有渔夫冢,北有泰山坡,西南有陉山,上有郑子产墓。去年河南《党的生活杂志》,登载后河街新貌,所以做梦就看到溪旁柳树在青烟中缭绕。那就是我故乡的生态,今天,河南与江苏、山东、安徽、湖北、山西、陕西六省为邻。黄河中下游又是中华民族发源成长的摇篮。是中国交通枢纽、物流集散地,南水北调工程通过市西,又增添旅游之地。愿祖国实现两梦中得到更大发展。
姑苏区离休干部 赵金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