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元宵——猴年的第一个月望之日,不早不晚,偏偏在这一天,竟淅淅沥沥落了一整天雨——真令人扫兴!谁不知道,月望后便日见其渐亏,十五天之后才能日见其渐盈呢!
于是,我不由联想到《诗经·小雅·天保》中“如月之恒,如日之升”的诗句。这里的“恒”应读Geng,乃月上弦之貌。郑玄笺:“月上弦而就盈,日始出而就明。”月之渐渐圆满,日之冉冉升高;有如事物之日益兴盛。因此,人们常用“日升月恒”为赞颂之词。
只是,“月上弦而就盈”,也不过七、八天;既望之后,不又日见其亏了吗?“日始出而就明”,过午之后,不亦渐近黄昏;即使“余霞散成绮”,终归不是晨曦呀!但以“日升月恒”作为赞颂之词还是合适的。一切事物不多是呈螺旋形或波浪形向前发展的么!
八百多年前的辛弃疾,曾在中秋送月词里写道:“可怜今夜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王国维《人间词话》评曰:“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我想,倘若我们那位英雄的爱国词人不止于神悟,而是多一点科学求是的精神,首先推出“日心说”的,还会是三百年后的波兰人哥白尼吗?
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观,从“天地与我幷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几千年来,使我们中国人逐渐把万物都拟人化,从“盘古开天辟地”,死后又“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到既然人间处处有帝王,九天之上必有玉皇,江河湖海里必有龙王,九泉之下还有阎王·····!甚至,不知有多少人成了“梦蝶”后的庄周,竟陶醉得“忘乎所以”,不晓得“打破沙锅问到底”了!
于是,“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年复一年,竟导致我们在近两三百年,于自然科学、应用技术方面落后了、挨打了;但是,一向重视人际关系、很早就向往世界大同的我们炎黄子孙,却对同样注重“人的社会性的”马克思主义,一见倾心;并在艰难的实践中,不断勇敢地前赴后继、继往开来,发展为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取得了空前的伟大胜利!
可每当我《歌唱祖国》到“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才得到今天的解放!”为什么总禁不住热泪盈眶呢?茫茫宇宙,莽莽乾坤,熙熙攘攘的人类社会,历来不都是随时随地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么?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一切发展变化,都有规律可寻;对于有心人都是“可知”的呀!为什么我们亿万人民,不怕流血牺牲,团结在共产党周围,所从事的空前伟业却得不到某些精英人士的理解呢?我们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也在不断地清算呀!
“不尽长江滚滚来”,虽已非昨日之水!曾几何时,一向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炎黄子孙,不仅“站起来”“富起来”了!而且,有决心、有能力,通过“一带一路”为代表的一系列“大合唱”,推动全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滚滚向前!当然,潮有涨落,月有盈亏;但总的发展趋势,仍是“日升月恒”;“不尽长江滚滚来”也!
作者: 姑苏区离休干部 张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