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郭家云:漫谈“茶与人生 ”
【发布日期: 2014/11/11 】【来源: 市侨办 】【阅读次数: 2245 】【关闭窗口

         茶源于中国,始于神农,兴于唐宋。据史料记载,“吃茶”是从周朝开始的,不过那时的吃茶是人们用茶的鲜叶做饭吃。真正意义上的吃茶(品茶)之风的兴起,是在唐代陆羽的《茶经》问世之后,堪称“举国之饮”。许多文人骚客,常常以茶抒情,或吟诗作画,或比兴歌赋,也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不过,茶真正地走进千家万户的普通百姓家,还是在明清时期。由于绿、黄、青、红、黑、白六大茶类的问世,特别是街巷里弄大众茶馆的形成,使得茶不得不从文人雅士的“雅事”里走出来,以其特有的社交媒介功能,联络人际关系的纽带功能形成了中国雅俗共赏的茶文化现象。

    茶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使得普普通通的吃茶从物质层面,一跃到了精神层面。从老百姓开门“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事,到文人雅士“琴棋书画诗酒茶”七件宝,吃茶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有人说,人生如水,说的是人们生活的一种境界;而人生如茶,就说的是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了。如果说把人生比作茶,那是对人生的参禅,也是对人生的感悟。难怪我们的法网冠军李娜就曾在微博上写道:“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赵朴初酷爱吃茶,并对茶的研究颇深。一次他应邀在《中国—茶叶的故乡》一书中写道:“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这里的“七碗”是借用了唐代诗人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诗句。诗中说道:“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诗中偏重渲染茶与道的关系,七碗茶就能使人想入非非,飘飘欲仙了,可见茶之魅力。“吃茶去”三字,是引用历史上的一桩禅门公案,来说明茶与禅的关系。说的是唐代赵州有个从谂(shen)禅师,主持寺院工作40多年。一天有两位僧人从远方来求教禅的问题。从谂禅师问其中的一个道:“你以前来过吗?”答道:“没有来过。”禅师道:“吃茶去!”又问另一个道:“你以前来过吗?”答道:“曾经来过。”禅师道:“吃茶去!”负责引领两位僧人的监院就很不理解地问禅师:“怎么来过的你让他吃茶去,未曾来过的你也让他吃茶去呢?”禅师说:“你也吃茶去!”由此可见,从谂禅师的“吃茶去”三个字,深蕴禅机,主旨是教人们“心注一境”,虔诚修行,方能达到“顿悟”之目的。也就是这直指人心力量的“吃茶去”三个字,奠定了赵州禅寺“禅茶一味”故乡的基础,从谂禅师也因这个公案闻名天下。到了宋代,园悟禅师又把“吃茶去”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提出了“茶禅一体”的哲学命题。禅师们不仅把吃茶作为研究禅学的一个重要载体,有的甚至还把吃茶当成禅学的一部分,通过吃茶,领悟禅意。

    “吃茶去”,这一千多年来的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这一公案的解读也是各种各样的,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对现代人来说,“吃茶去”,那就是一种豁达、一种洒脱,一种担当。比如说:当你正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却高考名落孙山,令你热血冷却,理想破灭,一时不知所措,彷徨、徘徊在十字路口时——吃茶去!当你几经周折,就业仍不合心愿,实在枯燥无味,百无聊赖,觉得难于发挥所长,英雄无用武之地时——吃茶去!当你在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中,左磕右绊,被人误解,受到委曲,甚至遭人暗算,而心灵受到创伤时——吃茶去!当你与曾经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甜甜蜜蜜的恋人,忽一日弃你而去,傍上大款或权贵,不啻于晴天霹雳令你目瞪口呆,甚至欲寻短见时——吃茶去!当你攒足了钱,卯足了劲,一心想在生意场上和股海里打拼一番,捞上一把,却不料风云突变,情势逆转,几十年的血汗打了水漂时——吃茶去!

    吃茶、品茶,排遣烦恼,滤去浮躁,参悟人生,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休闲生活方式。有人说,人的少年时期就像一杯清淡的绿茶,透彻而天真;青年时期就像一杯茉莉花茶,清香而迷人;中年时期就像一杯苦丁茶,味道虽苦却有回甘;老年时期就像一杯浓浓的乌龙茶,蕴含了绿茶的清远,花茶的浓香,红茶的醇厚,苦丁的余味。是啊,我们这一代老年人,经受了上山下乡的锤炼,亲历了57年反右斗争的残酷,饱尝了三年自然灾害的饥荒,沐浴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写在脸上的,是几十年坎坎坷坷、起起落落的刚毅和沧桑;留在记忆的,是几十年风风雨雨、浮浮沉沉的坚韧和庆幸。品着面前的一杯香茗,在万千思绪和回味体悟中,我们更加懂得了坦诚与宽容,淡泊与宁静的真正含义,更加懂得了春天记忆的收藏和眼下的每一缕幸福时光。老年朋友们,人生如茶,品茶就是品味人生。但是要知道,即使同一品种的茶,不同的人去泡,不同的人去品,也会得出不同的滋味,关键是如何去感受,去品味。让我们都倍加珍惜每一壶茶、每一杯茶的品尝,品出自己的滋味,品出自己的禅理,品出自己的人生。

                           作者:市侨办原副主任郭家云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