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陈崇珥:夕阳映红伉俪情
【发布日期: 2014/6/27 】【来源: 人民银行 】【阅读次数: 2180 】【关闭窗口

    2013年是个难忘的一年,喜庆的是我和张晓玉结婚四十周年,惊喜的是张晓玉被市癌症康复协会评为抗癌明星,我也荣幸的被评为市抗癌好家属明星,担忧的是七月份张晓玉在复查时又发现癌细胞第三次转移,真是有喜有惊又有忧啊。

    我的家庭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二个儿子结婚后又给我们添了孙女和孙子,一家人其乐融融,享受着天伦之乐。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3年的五月份,张晓玉去医院复查,发现“小叶增生”有了变化,为了保险起见,决定动手术开掉它。手术进行得很顺利,但经快速切片化验检查,确诊是淋巴癌。当时她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几乎惊呆了,一把抓住我的手,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我马上意识到此时我必须坚强,我是一家之主,是个男子汉大丈夫,在病魔面前绝不能流露出一丝一毫的退缩和软弱,我当即就对她说:“请你放心,有我在,有家人在,我们一齐抗争,一定会千方百计地去救你。”从那一刻起拉开了十年抗癌这场戏的大幕。

第一幕       

    我和张晓玉的认识、恋爱、结婚,有一段小小的传奇。解放初期,我的父亲与她的父母亲同在镇江军分区工作,两家人很早就认识了,因为那时二个人都很小,头脑中没什么印象。

    1954年我父亲调苏州华东军区干部文化学校学习,她父亲调盐城军分区工作,从此两家远隔千里很少有来往。1965年我军校毕业后分配到合肥工作站工作,临行前领导批准我第一次回家探亲,离家时父亲交给我一封信,对我说原镇江军分区的张政委离休后住在合肥市安徽省军区第一干休所,请把这封信转交给他,并代问他们一家人好。我说我还有印象,张政委是独臂将军好认得。谁知就这么巧,我乘火车去合肥报到时在火车站站台上就遇到了张晓玉的父母亲,原来我们乘的是同一列火车。我一眼就认出了他们,他们已不记得我了,当时我穿着一套绿军装,幼时的我已成了一名年轻的军官。他们一听说是陈司令的儿子,非常热情地邀请我到他家去玩,我说有空一定会去的,随手把我父亲的信交到他们手上。后来在去她家玩时,一来二去就和她家的人都熟悉了。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当时的“红卫兵”都流行穿绿军装,她家子女多,父母亲的军装不够分,张晓玉就主动打了个电话给我,向我要一套绿军装,我马上就答应了。可能就是这套军装成了我们交朋友的红线。经过几年的恋爱,我们于1973年8月1日幸福地结婚了。当时我部队在宁波,她在六安军工厂工作,结婚后一直分居两地,她一人带着二个孩子既要工作又要生活,过得很辛苦,直到1980年12月才把她调到宁波工作。随后不久,我又奉命到郑州信息工程学院进修近一年。回到部队后,1998年上级又要我完成杭州新营区的建设任务,在杭州施工整整2年。我计算了一下,结婚17年真正生活在一起的时间也不过只有6年时间,一个家庭几乎全靠她在支撑着,真是难为她了。

    1990年我转业回苏州,我们这才算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她除了正常上班以外,还要照顾年老多病瘫痪在床的婆婆,又要服侍近90岁的公公,直到把他们养老送终入土为安,我一直心怀感激之情,现在她病了,我发誓一定要好好关心她照顾她。

    第一次手术后在化疗时,医生告知有国产药和进口药二种,国产药使用后反映较大,容易呕吐,但价格便宜一些,每支只要6000多元,而进口药效果较好,但每支药10000多元,我丝毫没有犹豫,一定给她用进口药。由于当时这种药品没有列入医保中,全部费用需自付,六个疗程下来就花掉了6万多元,再加上各种费用先后共用去10多万元,几乎用尽了家里多年的积蓄,我一句怨言、一点心疼也没有,只要能治好她的病,可以倾尽我的一切。

    为了缓解她紧张不安的情绪,也为了改变一下她的生活环境,在康复期我带着她游玩了海南三亚,优美的环境,放松的心态,使她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刚刚做完大手术的癌症病人。后来又陪她去了黄山、九华山、武夷山、大连、厦门等地,清新的空气、蔚蓝的大海,仿佛置身在仙境一般。

    在她的恢复期间,我熬了几百包中草药,当了十年的厨师,儿子们戏称老爸现在成了“马大嫂”。中国有句老话:“少年夫妻老来伴”,家庭成员一个也不能少,我正是抱着这样的信念,手牵着手,相互搀扶着走完这一辈子。

    2005年在一次复诊时,发现癌细胞转移,马上进行了第二次手术。由于有了第一次的经历,我们都能平静地对待,积极配合医生护士的治疗,张晓玉又闯过了一关。2008年又发现癌细胞再次转移,此时的她完全不像一个癌症病人,坚定地对医生说,你们大胆地做手术,我一定不叫苦,不叫疼,不怕难,不怕死,父辈们不惧枪林弹雨,爬雪山过草地都能排除万难,坚持到底,我也一定能战胜病魔康复身体。在场的我及医生、护士都被她那种大无畏的精神所震撼。我也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个称职的丈夫,帮助她渡过激流险滩,到达胜利的彼岸。

    一晃就是第十个年头了,原想癌魔不会再来“敲门”了,可是事与愿违,她刚刚帮妈妈家装修好房子,可能是因为劳累的原因癌症再次复发了,不得不进行第四次手术了,对她来说早已是久经沙场。但话又说回来,现在的她已不像十年前,年龄大了十岁,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所以当她进行到第三个化疗疗程时,感到有点力不从心,坚持不下去了。这时我耐心地劝她,要相信医生,要相信科学,眼前的困难就像黎明前的黑暗,曙光就在前面,你已三过“鬼门关”了,什么也不要怕。从而又鼓起了她的勇气,顺利地完成了六个疗程。出院的那一天,她高兴得就像小孩子一样,又是笑又是乐,自豪地说:我还要再活十年。我说不是十年,而是要白头偕老,过完银婚,再过金婚、钻石婚。

    张晓玉是一个开朗豁达、聪明睿智的女强人。不管是分居时还是团聚时,她总能够把家务事操理的井井有条。在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她只复习了七天功课就参加了高考,结果“金榜题名”,为了让我在部队安心工作,她放弃了上大学的梦想。在企业她担任供销科科长,厂里生产了20台钻机,她一个人就销售了十台。她打的毛衣花式新颖又很时髦,穿在孙女、孙子身上,同学们都非常羡慕。她的十字绣选送省里参评荣获一等奖。尤其是在对待疾病的态度上超过了一般人所能承受的压力,经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伤痛,在她身上开过九次刀(阑尾炎、输卵管结扎、肺部囊肿、胆结石、小叶增生,加上四次癌症开刀),化疗24次,放疗了75次,她全都挺了过来,我真是打心眼里佩服她,老婆你老了我爱你,你病了我一样爱你。

第二幕       

    张晓玉共有兄弟姐妹九人,当他们知道她得了癌症都没有想到。因为她的身体一直都很健康,上初中时就被合肥市体校选中当了一名射击运动员,由于身高后来又改为篮球运动员。四十岁那年还参加过运动会,在四百米接力赛中得了第二名。

    我清楚地记得在她开刀的那一天,她的大哥、大姐、大弟、小弟都从外地赶到医院,有的拿来几百几千元不等,有的送来水果、鲜花、营养品。她母亲得知我们治病用了不少钱,从她当时还不很富裕的工资里,每个月送五百元,一直持续了两年多。我两个儿子,一个在中信银行工作,一个在外资企业当车辆总调度,工作都很忙,他们总能抽空去医院看望、安慰母亲。两个儿媳妇烧好了婆婆喜爱吃的食物送到病床头,亲手端给婆婆吃。孙女放学较晚,功课又多,她就利用周六或星期天到医院陪奶奶。小孙子则用他稚嫩的嗓音唱儿歌,逗得奶奶哈哈笑。她小弟媳妇从南京赶来,把她父亲治癌症用的名贵西药让给嫂子用。远在浙江金华的外甥女送来了治癌的中药。她家有个远房亲戚在苏州打工,收入不多也送了2百元。连我们的一个干儿子也给干妈送来五千元。我认为不管钱多钱少,礼轻礼重,它表明了这是一个友爱的大家庭,团结的大家庭,温暖的大家庭,一人有病大家帮,一家有难大家抗。这也进一步证明了血浓于水,情深深似海。在我们抗癌的十年中,亲情的巨大能量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借此机会向他们表达深深的谢意。

第三幕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这些都是中国民间的老话。在张晓玉生病的十年中,我对这些话的含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战友情——我于1961年参军,有一群50多年的老战友,从青少年就在军校一起学习训练,走上了工作岗位后共同生活战斗,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当他们知道我爱人得病后,纷纷赶来看望、安慰,鼓励我们与疾病作斗争,争取早日康复。他们有的送钱,有的送她喜欢吃的水果和点心。我说你们年纪也大了,有的身体也不好,家务事也挺忙,不要常来了,心意我们领了。但他们始终把我们当成弟妹一样来关心(因为在部队时我是全队年纪最小的一个),真要好好地感谢这些好战友、好兄长。

    朋友情——日常我也交了一些好朋友,今天只讲其中的二位。

    2000年通过朋友介绍,我认识了一位家住长白山的老中医。他曾经在北京中南海给中央首长做保健医生,因为在为西园寺住持普能大师治病的过程中,喜爱上了苏州。他就主动要求留在苏州工作,在我和有关人员的协助下,他开了一家私人诊所为民众治病。张晓玉生病后多次到医院探望,并积极利用他的医术协助治疗,亲手配置正宗的长白山中草药给她服用。特别使我感动的是,他把珍藏多年的百年老山参让给她用,帮助她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我要给他钱,他坚决不肯收。一支百年生的老山参价格是多少我不太清楚,总之价格不菲,但他舍得用它为朋友治病,真正体现了一名医生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

    第二位朋友比我小5岁,他叫我老兄。我爱人出院后,他带着一帮好朋友邀请我们去卡拉OK,他说唱歌放松放松,精神愉悦有利于身体健康。以后还多次和我们一齐游太湖,去无锡赏牡丹,到安徽六安天堂寨,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张晓玉60岁时还帮她过生日,我从内心感谢他,他虽然没有什么有求于我,但我感到了好朋友的深情厚意,是我真正的好兄弟。

    病友情——张晓玉在治病过程中认识了很多癌症病人,并与他们结成了好朋友,大家相互鼓励,互相帮助,对恢复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4年张晓玉参加了市癌症康复协会,被编在17班。一群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病人聚在一起,谈病史,讲体会,说笑话,玩园林,不知情的外人一点也看不出这是一批癌症病人。他们一人病情复发,大家共同探望,一家有困难大家去帮助解决,张晓玉还帮助一位病友的女儿介绍男朋友,后来喜结良缘。市癌症康复协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个病友从手术后又存活了五年,要为他们过生日,送生日蛋糕,庆贺他们又获得新生。这真是“病友病友是战友,不惧癌魔共战斗,千难万险咱敢闯,美好前程铺锦绣”。

第四幕       

    张晓玉的病情得到了行党委、行领导和有关科室的重视和关心。十年来经常有行领导代表党委来看望问候,人事科、工会的同志多次送来行里的慰问金,使我深深感到人行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我们只有努力康复身体,保持好晚节来回报行党委、行领导和同志们的厚爱。

    张晓玉担任市癌症康复协会金阊区分会的副主任,因工作关系认识了当时金阊区的盛区长,后来盛区长当选为苏州市副市长。在张晓玉第四次开刀住院时,一天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一听才知道是盛副市长要到医院来看望她,盛副市长来医院后又是嘘寒问暖,又是向医生询问治疗情况,鼓励她要顽强与癌症作斗争,争取早日恢复健康。张晓玉非常激动,她说作为一名副市长日理万机,工作繁忙,还抽空来看望一名普通的市民,真正体现了一名党的领导干部爱民助民的高尚情操。

    党的医保政策是体现了一个政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举措。2003年张晓玉第一次住院时,当时还有不少药品没有列入医保。从2005年调整了医保的有关政策,原先需要自费的药品,现在有许多都列入国家医保范围,个人只需要支付20%的费用就可以了,这样就大大减轻了病人的家庭负担,我们在2005年、2008年、2013年治疗时就得到了实惠。我们在欢迎医保政策的同时,更要感谢党的医保政策。有党组织的关爱,有党的领导干部的关心,有党的医保政策的关照,这就是我们抗癌的巨大精神支柱和动力。“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这是发自我们肺腑的最强音。

    弹指一挥间十年过去了,但我们抗癌的战斗还在继续。我和爱人认真的商议过,要进一步增强信心、调整好心态,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积极配合医生把癌症尽可能地控制住。如果再有反复,我们也早有心理准备,就当再打一个“八年抗战”吧,坚持把这台大戏唱好、唱完。

最后我要用一首小诗作一个总结:

夕阳映红伉俪情,

追忆往事心难平。

何惧癌症逞凶狂,

敢把病魔全扫净。

道路坎坷手牵手,

征途遥远并肩行。

亲情友情多温馨,

今生永记党恩情。

                       作者:人民银行苏州支行陈崇珥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