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一个令人感到是个神奇的地方。从电影、电视、图片及文字资料上看到西藏,是蓝天、白云、青松,保持着原生态的环境。虔诚的信教藏民,摇着法轮,成群结队,顶礼膜拜,五体投地到拉萨去朝圣。传闻中“西藏X怪”,更把藏民的民俗风情,说得神乎其神,希奇百怪。西藏,祖国美丽的一角,真得令人神往,成为中外游客首选的旅游目的地。
去西藏观光旅游,也是我多年的宿愿。但我始终不敢成行,毕竟年已八十五了。2009年曾患胃癌,进行手术切除、化疗;2013年又查出耳后腮腺肿瘤,进行手术切除,面部神经略有瘫痪。虽然两次手术恢复甚好,但体质确有影响,像我这样有病的高龄老人,能去西藏高原吗?
我儿子泽宪很孝顺,常对我说:“爸爸!趁现在还走得动,我陪你出去玩玩!”我们先后去了港澳台、新马泰、日本、朝鲜等很多地方,去西藏旅游也是经常提及的话题。今年四月初,泽宪正式告诉我,他已约了五位同好去西藏自驾游,带我同往。
听到这个消息,我真是又喜又忧。喜的是西藏观光的宿愿终于能实现了,忧得也是最担心的体质能否扛得住。于是,我找去过西藏的朋友咨询,很多朋友出于好心都劝说“高原反应你吃不消的”。也有人说得很具体,“XXX到了拉萨刚下飞机,就头痛难忍,马上乘飞机回来了。”“XX团队到了拉萨,12人有高原反应集体送医院,医生同一处方,输氧2小时,才逐步好转,适应。”更危言耸听的“XXX西藏回来一个星期就去世了……”
儿子泽宪满有把握地对我说:“爸爸,我们2011年去云南过高丽贡山高度4000多米,2013年去四川到过黄龙,高度也4000多米,你都平安挺过来了。你又没有高血压,又无心脏病,去西藏是没有问题的。”“何况,我们不是乘飞机、火车,而且自己开车有一个逐步适应高原反应的过程。”这些话使我增添了自信。
我还向苏州的援藏干部老顾咨询。他给我发来了《去西藏的身体素质一些材料》,看了很有帮助。“凡有严重高血压、有心脏病、有慢性呼吸道病、有严重高原反应的人,都不宜去西藏旅游……;关键是放松心情,勿要过度担忧高原反应,睡眠要充足。一般高原反应症状进藏两天会自动消失或减轻。”并介绍了一些预防高原反应及简单治疗措施。
老顾发来的材料,附了一个老同志的手记《只要有勇气,老年人完全可以去西藏》。他写道:“我爱旅游,去西藏之前,我也犹豫很久。从兰州坐上去拉萨的火车,仍然顾虑重重。到了西宁,上来了几位老人,我卧铺对面的这位白发老人来自福建,交谈中才知他已75岁,他说自己血压不高,心脏也没问题。我真佩服这位老人的勇气。到了西藏,我们参加散客拼团,26座的中巴,上来一位老人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听他说已78岁。他来自东北,经常登山,练就一个好身板,经常独自一人出游。他动作敏捷,思维清晰,还是一位摄影爱好者,我请他一起合影留念。在拉萨火车站,我又遇到一位慈祥和霭的老阿姨。她来自南京,今年80岁了,她常一人出游,这次儿子不放心就陪她来西藏。我们一起去布达拉宫和林芝地区许多景点,言谈话语流露出无比幸福和满足。”老人的手记最后写道:“去吧,有勇气有自信的老年朋友,打起行囊,走向西藏,那是一片神秘的净土,瑰丽的人间天堂!”看了这些资料,又凭添了几分自信,登上了西藏自驾游的行程。
我儿子约了4位同行连我6人,5位是60岁以上,我年龄最高,还有一位56岁。4位是驾驶员,都有数十年驾龄,驾驶技术上等。开一辆江淮牌7座商务车。4月18日早晨启程。从苏州通安上沪宁高速,从溧水,横穿安徽,过马鞍山长江大桥,进入湖北;走英山、武汉到荆门住宿,第一天开了一千公里。
第二天下大雨,从湖北荆门出发,过宜昌长江大桥、走沪渝高速,尽在山里转,过虁门长江大桥,进入重庆到万州住宿。
第三天,从万州进入四川境内到雅安住宿。
第四天从雅安到雅江。出雅安就结束高速公路,踏上G318国道即川藏公路(上海到西藏樟木)但还在四川境内,路况有好有差,大多是盘山公路很狭很险,有些地方两车交会也很困难。时有堵车。经过第一个山口——卡子拉山口海拔4718米。在观景台上,同车的3个伙伴,就开始有高原反应,头昏。我还好,没有多大反应。我们经过了竖立高大牌坊世界高城——四川理塘。沿途渐现高原风光,大草原,牦牛群,人烟稀少。
第五天到四川巴塘,才到了西藏的边界。
第六天从巴塘出发,过金沙江大桥,到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朱巴龙检查站,才正式进入西藏。一片高原风光,蓝天、白云,几乎每个山头都有积雪。草原上常有牦牛、羊群在公路上“漫步”。接着过宗拉山口海拔4150米、拉乎山口海拔4376米,业拉山口海拔4658米。山口一个比一个高,高原反应越来越频繁。但是,我们还是每过一个山口或佳景,都坚持下车拍照。沿途不时可以遇到公路旁有背着背包徒步的驴友。他们凭着自己双腿要一步一步走到拉萨;也有三四辆自行车一伙或单车,车架两边挂着蓬帐等行装的骑友,上坡顶风艰辛地蹬着自行车,目标拉萨。这些年轻人的坚定意志和毅力深深地激励着我们。还遇到很虔诚的藏民一步一叩首,五体投地长途跋涉。他们要花几个月时间步行到拉萨去朝圣。
第七天在西藏境内从八宿到林芝。
第八天晚上,我们才到拉萨。
第九天,参加当地旅游社的一日游。上午去参观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每日限额参观人数是两万人,都需预约登记。是日幸好还有余额,我们被纳入其中。门票100元,65岁以上老人半票,藏人信徒每票2元。车到布达拉宫已人山人海,摇着手里法轮,推转路旁的经幢,绕着布达拉宫转圈的藏民,或一步一叩头的信徒,很多很多……。从山下爬到八层,全是台阶,我走上去很费劲,有些气喘嘘嘘,边走边歇,儿子搀扶着我慢慢地一步步上去。参观者中像我这样的老年人很少,几乎没有。我在台阶上遇到一对北京来的青年夫妇,少妇看到我上山,就问我:“大爷,几岁了。”我说:“八十五岁”。她惊讶地竖起大拇指,要跟我合影。我问:“为什么?”她说:“家里老爷子60多岁,不敢来西藏,发张照片给他看看,人家85岁也登上布达拉宫了。”我欣然同意合影。我们的同伴也照下了这张照片,在他的群里传为佳话。
导游介绍,布达拉宫8层以下过去是监狱,不开放,现在开放的是9层以上达赖办公场所、宗教场所。有议事厅、念经堂、会客室以及供奉历代达赖的殿堂。这里陈列很多纯金的各种法器。进入参观场所都要进行严格的安检。参观者排着队鱼贯而入,依次前进,走马看花,不能停留。整个参观路线,边看边移步,约一个多小时。参观结束,吃午饭。下午到三处购物场所。一、西藏矿产博物馆,购买珠宝;二、藏医药博物馆,看病买藏药;三、西藏土特产馆,购买西藏土特产。最后,参观大昭寿,游览八廓街。一天参观游览,体力尚可,并不感到太疲劳,只是常常打“哈欠”(也是缺氧的表现)。经实地“体检”,基本没有太多的高原反应,没有吸氧。
第十天,从拉萨一早出发,往日喀则去参观扎什伦布寺。这是班禅的寺庙,与布达拉宫不同不是整体建筑,而若干个独立体,但都是金碧辉煌,雄伟庄严。参观结束,取省道经羊卓雍措(羊湖)景区,都是盘山公路,回拉萨已过晚上10时。布达拉宫的夜景灯已熄灯。
在拉萨,茶马古道宾馆住了三个晚上,4月28日即第十一天的早上要离开拉萨了,起身一看正下着雪。进入西藏,对下雪已不见怪了。我们取道青藏公路出藏。从拉萨出发,踏上青藏公路遇到很多军车,车队还有坦克,顺路在杨八井看了一下,高原小镇,房屋商铺很少,虽有温泉,但不像江南那样广告宣传。原计划去那木措去游览,因下雪,湖面冰冻没有去,就直奔海拔4638米的那曲。到了那曲我们同伴中一员又头痛得厉害,忙买了氧气枕输氧,才渐渐恢复。第十二天到格尔木。这两天连续过了好几个高地,芒隆拉山口海拔4638米,最高的唐古拉山口海拔5213米,长江源头海拔4600米,烽火山口海拔5010米,五道梁海拔4700米,崑崙山口海拔4767米。我们都一一过来了,因时间短促,又有进藏多日的锻炼逐渐适应了,我都没有高原反应,“体检”基本合格。
出了青海格尔木,在青藏公路行驶,一片高原风光,柴达木盆地、戈壁沙滩,荒芜人烟,车行几十公里难见一个村落。过“万丈盐桥”车在盐海中行驶,两边全是白花花的盐地。进入甘肃高速公路两边才渐渐看看绿色的山林、农田及村落。在高原寂寞的长途行车时,我们播放百听不厌的徐云志、王鹰长篇弹词《三笑》,亦一乐也。
经过山西、陕西、河南、安徽,5月6日才回到苏州。这次西藏行,共开车跑了10900公里,行经江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西藏、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河南11个省市,从4月18日到5月6日历时19天,从东到西横穿中国。沿途到了向往已久、苦无机会去的名胜古迹、革命圣地。经重庆奉节到了白帝城,经四川到了广安邓小平故居、阆中古城、泸定桥、二郎山隧道,在西藏,去了布达拉宫、大昭寺、八廓街、扎什伦布、羊八井等;经青海,去了青海湖、塔尔寺、伏羲寺、卦台山;经甘肃,去了黄河小西湖景区;经陕西,去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黄帝陵,延安宝塔山、杨家岭、枣园,壶口瀑布;经山西,去了洪洞大槐树寻根,明代监狱(苏三监狱)、去了运城解州关王故里、关帝庙;经河南,去了洛阳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景区、经开封去了开封府、大相国寺,经安徽,去了亳州花戏台,曹操运兵地道。真是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增长阅力,愉悦身心。若是乘飞机或坐火车去西藏,只能在拉萨附近玩玩,怎么能玩这么多景点呢?
西藏行,是我毕生最难忘的一次旅行。从犹豫到敢去,可以归为两句话:量力而行,充满自信。很多亲友在网上看到我的旅藏照片后,纷纷回信:“照片收到,胆子够大的。”、“厉害”、“十分佩服你的勇气,谢谢分享西藏风光”、“非常佩服你的这分勇气和胆略,不断挑战自我,老有所作为,生活真是过得多姿多彩!”、“看到你精神饱满,气色不错,很高兴,您这个岁数,能在高原旅游,真佩服。衷心祝愿您健康长寿!”
作者:姑苏区离休干部 任康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