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船到桥门自会直”,辞典解释是“比喻事先不必多虑,到时候自有解决办法。”口语也常作“船到桥头自然直”。但我总觉得这不是消极的听其自然,更不是盲目地听天由命;而是掌握了客观规律后的从容。你想,水从两边挤过桥门,船自然会直;反之,倘你自作聪明“横加干涉”,船说不定倒真会给你“横”过来的。那不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自寻烦恼嘛!
然而,由于不谙客观规律而自寻烦恼者,却大有人在。
有些人特别是年轻人,学历不低、经验不多,却好夸夸其谈,每到一处,下车伊始便盲目逞能;又常常“这山看着那山高”,频频跳槽。为此,不免频频碰壁,便又频频怨天尤人,怪这怪那——犹如手电筒,只用以照别人,却从不照照自己;还自叹命途多舛、生不逢辰呢!其实,书本知识只是前人实践经验的结晶,运用于自己的实践,总得有个结合实际、与时俱进的过程。你板凳还没坐热,就抬起屁股,迫不及待地挪了地方,也就难免没完没了地“自寻烦恼”了!
有一位老人,一贯工作积极,又乐于助人,群众关系好,因而,多年来“一帆风顺”,获得许多荣誉称号,也入了党;加以老公又是很正派的本单位领导,对她虽在职级上压的较低,生活上却关爱有加,厨房都不让她进,长期生活在一片“赞誉声”和“呵护情”之中,离开工作岗位后,基本上亦复如此。以致一听到不同意见,便认为对方是因妒忌而气她、想压倒她。其实,人家是真心希望她更上一层楼呀!她却“好心当成驴肝肺”,竟忘记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哲理,这可是一切先进人物之大忌呀——不也是“自寻烦恼”吗!
也有一些老人,为避免“自寻烦恼”而信奉“知足常乐”,倒也适当其时(尤其是物质享受方面);但我以为不妨再辅之以“知不足更乐”。为什么?我想:虽“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但是,如果多情的岁月,已使你掌握了一些客观规律;懂得些实事求是的你,又还有精力“与时俱进”——虽不可能也不需要有常德盛“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敢于担当的富民利国壮举;又何妨以 “船到桥门自会直”的从容,享受享受在知识的海洋遨游的快乐——这既是健康长寿之道,附带也可能为国争光呢,何乐而不为!
作者:姑苏区离休干部 张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