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在为追寻而不快乐的,直到一片真情若清晨的晓钟把我的忧郁唤醒,直到一片阳光原先照耀我而后自我的心灵发光,才在灰黄的枯原上,绽放了生命的颜色……”,秋日的午后,暖暖的阳光细细地落在窗前,我再一次地读起林清玄的这篇早期的作品——《暖暖的歌》,又一次,被他的文字所打动。我相信,林清玄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至少是努力追寻着相对的完美,从他清澈明净的作品中,我读到的不仅仅是铺于纸面的优美文字,更是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一种心灵的坦叙与交流。
任何人都曾有过年轻,有过热烈的梦想与希冀,朝着心中缤纷的世界迈进,绘制着自己精彩的人生图景。于是,追寻,便成了人生信念中最重要的一个,追寻物质的享受,追寻功名利禄的获得,追求理想的实现,同时,也追求着精神世界的核心情感——爱。
追寻中爱无疑是最美的,于是,无数的人不停地追寻着:亲情、友情、爱情,为此付出了金钱,精力,时间甚至生命,然而,他们忽略了一点:有时,追寻中的爱并非是他们未曾得到的,或是远在天边的。
张爱玲曾经在文中写道:“我哭啊,哭啊,因为我没有鞋穿,直到有一天我看到有人没有脚……”。每次读到这儿,我都有种深深的感动与惶恐:为自己是否也曾为没有“鞋”穿而抱怨,却未曾发现自己已经拥有很多,只是笨拙的眼睛捕捉不到它们。爱,有时真是细微得不入眼,尤其是当电视剧、电影、小说中充斥着惊心动魄的情节,泛滥的所谓的爱情迷惑着我们,将我们的心变得狭窄而麻木;感动,似乎已经遥远。
随着年龄的增长,也由于长期求学、工作在外,我离家,离父母也越来越远,每当身边的朋友聊天提到想家时,我都会感到深深的感触和无言的愧疚:在外久了,原本心思细腻恋家的我,如今的心是否也开始变得麻木?
从什么时候起,我的心开始遗失而麻木?苦苦思索后我认为,那是时间和距离沿展的关系。时间的流逝,尤其是或忙碌或悠闲的学习、工作、生活匆匆流过;与父母身在两座城市,偶尔的一次返家常让我看到的是父母的辛苦,与辛苦中多了的唠叨,多了的埋怨,家里少了不少往日的温馨。我知道,逃避内心的不安与自责才是真正的原因:因为我明白,他们的一切操劳都是为了我。
内心的惶恐与自责在没有完全解开心结前是不会主动消失的。当我再次读起林清玄的《暖暖的歌》时,渐渐明白了:爱,就在身边,逃避永远是懦弱的表现,我们只有用真挚的爱,知足的心,发现爱的眼睛,才能温暖我们自己,和父母的心。
爱,尤其是亲人间的爱,中国人总不轻易说出,这自然与中国人含蓄的传统有关,但同时,多数人中国人始终认为那是没有必要说出的。
追寻,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只有不断得追寻才会经历更多,也才会更加珍惜拥有。只是,可惜了你错过的和你遗失了的那个部分。
爱,有时不必说出,也不必苦苦追寻,林清玄所说的“守静”,追求心灵的安定与情感的最终归宿感动了我,“真的不能希求更多,也不愿希求更多了,拥有的一朵花已然胜过整个花季,里面盛满知足的宁静,里面透露着一个悠久而坚定的信仰……”,拥有一颗感恩得心和敏锐的眼睛,爱,就在我们身边。
作者:张家港市交通运输局退休干部 张平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