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多少年来,人们千万次地问,可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一个权威的答案。为什么?因为它原本就不能定义,没有标准,又何来答案?起初,《牛津英语词典》对幸福作了一个定义,即“好运气,或福气;成功;繁荣。”可早就被苏格拉底给予了纠正,认为这个定义是个错误。地处喜马拉雅山脉的佛教王国不丹,建立了一个国家幸福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任务之一就是定义什么是幸福。定义中幸福有4个支柱,包含9个领域,可以通过72个指标加以衡量。但是,面对各种不幸的形势,这个国家仍然不比其他国家做得好。一位发言人沮丧地总结说:“上个世纪的年轻人肯定会把国王选为英雄。如今,年轻人心目中的英雄则是美国的说唱艺人50分(50Cent)”。 看来对幸福建立一个令人信服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于是有些人就认为幸福是陈腐旧词,干脆换个词汇,叫“主观幸福感”,或“舒适度”等的更合适。也有些人提出幸福不是一个状态,而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永无休止的奋斗过程。美国《独立宣言》中有一个著名的说法,就是要“追求幸福”。然而,许多人认为幸福是不可以追求的,幸福是人在做某件事的时候偶然遇到的结果。如果直接追求幸福,不仅得不到幸福,反而获得幸福的反面。法国伟大的思想家让·雅克·卢梭认为,人只有失去幸福之后,他才能回忆起幸福。他说:“人总是与黄金时代的幸福生活无缘,这要么是因为人拥有幸福时自己还察觉不到,要么是因为人在有能力理解幸福之前已经失去了幸福。” 不论卢梭的观点是否经典,但他提出了一个最令现代人深思,也最令现代人纠结的话题,那就是我们为什么与黄金时代的幸福生活无缘?也就是说,与古人或前人的生活比起来,我们富裕很多,但为什么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却幸福不起来?正如中国青年报在《2011公共焦虑》中写道:“很多人回味起来多年前的朴素心境,那个温暖良善、合作共生的世道去了哪里?”当然,人们在怀旧中也在努力探索开启现代人普遍的人生困境的钥匙,但似乎一无所获。无奈之下,只好到老祖宗或大自然里去寻找获得幸福的途径。前几年,在中国大地上迅速兴起的“国学热”、“休闲游”就是如此。于是乎,一些人开始研究儒家的处人之道,试图把“忍让”、“吃亏是福”等经典语言当成平衡心理的灵丹妙药;一些人则秉持着老子的“道法自然”,开始学过慢生活,外出休闲、旅游等,试图用逍遥愉悦、徜徉山水来平复心中的烦恼。总之,大家都在尽量逃避这个喧嚣的骚动的世界,去追寻各自的精神家园和幸福生活。 然而,逃避只是无奈之举,权宜之计。要想获得幸福,真正做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关键的问题是要摒弃妨碍人们幸福感的价值取向:比如,当代社会生活中的竞争性,让我们把个性的张扬和幸福的获得,建立在战胜别人及诚信缺失的基础之上;在强调权力的时代,当我们无法获得如“出身”、“职位”等优越指标的时候,总想标新立异,希望自己与众不同,做得比别人更“酷”;虽然拒绝责任却不拒绝待遇,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应该拥有更多的财富、权力和赞誉,一个欲望获得满足后,紧接着又产生另外一个欲望,最后陷入不能自拔的,除了牙齿,还是欲望。人生在世最大的智慧是什么?是能了解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欲望越多,烦恼越多。如果一味追求太多的欲望,那就像饮下了一杯毒酒,生命进入了慢性自杀的过程,何来幸福而言?关于欲望与幸福,有这样一个公式:幸福=得到的除以想得到的。就是说,我们已经得到的是分子,想得到的即欲望是分母,两者相除就是幸福的分值。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将分子变大,也就是说没法获取更多的东西时,如果能将分母缩小即减少自己的欲望,那么同样可以得到更多的幸福。所以,大文豪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个士兵在瓜答卡纳岛战役中被炮弹碎片刮伤喉咙,输了七袋血。他写了张纸条问医师:“我会活下去吗?”医师回答:“会的。”他又问:“我仍可以讲话吗?”他又得到肯定的答复。于是这个士官在纸上写道:“他妈的,活着就是幸福,那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停止忧虑,“活着就是幸福,”这也许是对幸福最好的诠释。事实也是如此,为什么中国人把长寿视为“五福”之首?就是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活着就有希望,活着就是财富,活着一切皆有可能,活着本身就是快乐和幸福。 “活着就是幸福”,那么,如何活出好心情?当你面对人生得失的时候,你能做到不计较吗?当你面对外界的诱惑,你能做到不浮躁吗?当你面对人生的起落,你能做到不迷茫吗?当你面对不公的分配,你能做到不气愤吗?《黄帝内经》上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结,惊则气乱,劳则气耗”。可见,“百病生于气也。”现代医学发现,人类65%~90%的疾病与心理有关。如果一个人什么都计较,什么都着急,什么都生气,其机体内分泌功能就容易失调,出现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消化系统紊乱等症状,从而诱发多种疾病。可见,为了我们生命的延续,我们又必须活出一个好心情。做到像诗人徐志摩那样:“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幸福,一个千百年来没有答案的话题,一个最令现代人纠结的话题。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幸福就真的没有答案了吗?不,答案就在每一个人的“幸福沸点”里,答案就在每一个人的价值取向里,答案就在每一个人的“伟大放弃”里。
(作者:苏州市侨办原副主任 郭家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