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 良 恭 俭 让 , 五 德 传 统 扬 ; 人 人 皆 遵 循 , 和 谐 民 心 畅 。
记得90年代中期,去“天下第一村”的华西参观时,看到廊里挂着一幅幅精美的古代二十四孝图,我很惊讶地问吴仁宝身边的人说:“管用吗?”回答说:“管用。”接着他说:我们不仅张挂出来,还要进行教育和评选奖励尊贤敬老的村民,并且与奖金挂起钩来。最近,我在博友的博客里看到华西村又增加了不少传统教育的内容,真有点感慨万千啊!我在想,什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什么是先进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果人们连起码的感恩之心等这些传统道德的基础都没有,还奢谈什么先进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华西村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先进文化不是空中楼阁,不是无本之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脉相承;传统美德志存高洁,源远流长。如:强调天人合一,重视客观规律;强调以和为贵,重视家庭和睦;强调协和万邦,重视睦邻友好;等等。这些中华民族独一无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至今仍然得到广泛认同,仍然是衡量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尺度。只有深刻认识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才能使我们的先进文化道德建设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成为不同群体人们自觉奉行的基本遵循。 “五德”,是我国传统道德体系里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五德”,是指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五种美德的统称。它始见于《国语·学而》篇:一天,孔子的弟子子禽问子贡,为什么老师每到一个国家都能听到该国的政事,这是他主动向人家求教明白的呢?还是人家自动提供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他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自然会把政事告诉他了,这就是他与众不同的品德,也是与别人听到政事方式不同的原因。通过子禽与子贡的对话,使我们不难看出孔子为人处世的品格,他之所以受到当时各国统治者的礼遇和器重,就在于他具有温、良、恭、俭、让的美德。 “五德”,这个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基本准则,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好像成了缺乏革命性、斗争性的同义语。稍微上点年纪的都知道,在那个过分强调斗争哲学的年代里,“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这朗朗上口的毛主席语录好像还在耳畔萦绕,勾起人们对那时的记忆。实际上“五德”作为做人立世的道德标准,至今都没有过时,永远也不会过时,尤其是对我们目前来说,更具有特殊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 弘扬“五德”传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大转型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完全市场经济的确立,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竞争异常激烈,与此同时,人们的个性也得到了充分地张扬,这就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倾向:一些人过分注重个人利益,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甚至为了追逐个人利益不择手段,损人利己,诚信缺失,道德沦丧;一些地方和单位世风日下,物欲横流,礼崩乐坏,消极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奢侈低靡之风愈演愈烈,严重破坏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因此,弘扬“五德”传统,重视“五德”教育不仅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这是因为,社会的和谐关键在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又离不开道德准则的调节,人们只有自觉遵守“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准则,并使之成为共同的价值观,才能和睦融洽、心情舒畅,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按照“五德”做人,应该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遵循。就拿“俭朴”来说,记得90年代有两件小事使我至今难忘:一是有一年因工作关系去香港拜望一位祖籍苏州的老板朱先生。那时他的经济实力虽然还没入香港100富豪排行榜,可他在江苏、安徽、江西部分地区捐资助学款已达两亿港元。他热情地在酒店招待我时,只有他和他爱人及公司的一位部门主管陪同。就餐时,酒桌上始终保持着三菜一汤,吃完了一个再换一个,最后吃饱了也不浪费。这与我们内地请一个人,就要10来个人作陪有点大相径庭。第二件事是在洛杉矶一个华人开办的高级酒店里,他设宴招待我们时,作为自己的酒店且兼董事长的他,饭后除了亲自签单外,还把剩余的饭菜打包带回家里享用。看看我们的现状吧,据最近“两会”披露,全国仅公款吃请每年要花费1000多亿,“各地官员三公消费的饮酒量居然已经有一个西湖那么多”,如今社会上的攀比之风、炫富之风、奢靡之风屡禁不止,有钱的结婚花费上亿元,没钱的为了筹集婚礼甚至去诈骗、偷抢,以至于锒铛入狱。这不禁使我想起唐代诗人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咏史》诗句来,虽然时隔1000多年,这句铮铮忠告至今读来仍然振聋发聩,引发我们对当前社会和生活的思考。 当然,弘扬“五德”传统,按照“五德”做人,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加强公民修养,提升公民素质的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一代一代的传承和发扬。真正实践“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心态,一种自信,一种成熟,一种境界。愿每一个公民,特别是国家公务人员都能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点滴培养,持之以恒,为构建和谐社会争光添彩!
(作者:苏州市侨办原副主任 郭家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