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五千年,中华民族“天下为公”的“大同”梦,随着马克思辩证唯物论和唯物史观的中国化——从毛泽东思想,到改革开放以来,进而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远景方向、道路;和一张张新的规划、蓝图了!
我国是一个五千年来,文化历史从未中断的、又封建了几千年的文明古国。这在普天之下,是绝无仅有的!而且,自夏商周到一百多年前的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四千年间,分分合合,从秦汉到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毫无疑问,都有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系;而且,大部分时间还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法绕开的历史特色也——这里面既有无数陈腐的包袱,有待彻底清理;更有无数未知的宝藏,有待认真挖掘呀!
早年,我曾误认为,既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从夏开始都是极少数人统治绝大多数人的阶级社会,新生的人民中国对之似乎不存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了!其实不然(或“不尽然”)。因为,还是这片热土,还是这些”龙的传人”,还有延续了几千年的思维定势、生活习惯、亲情乡情、江湖义气……都不可能说变就全变了。
《后汉书》载童谣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这种“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风气,不是两千年来至今依旧么?“好走极端”更是今尤胜昔——比如史无前例的“大革文化命”之否定一切;改革开放后,又有的专家竟然宣称:“民营化”其实就是“私有化”。常常是:或以今天否定昨天,或以昨天否定今天;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凡此种种,都是没有实事求是地深刻认识到,过去的历史发展,总有其必然性,若否定一切,便陷入历史虚无主义。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扬”长“弃”短、推陈出新的“优化”过程。所以,“否定之否定”,总是“包含肯定”的否定!“文革”当然是绝对错误的;但那期间不仅有“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等骄人业绩;大批“知青”的上山下乡,也磨炼了一代社会主义新人,为造就一批栋梁之才、领袖人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有多少诗情画意可圈可点啊!
茫茫宇宙,无边无际,无始无终。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正如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指出的一样:对过去,从来都是既有所“扬”,又有所“弃”,所以才叫做“扬弃”——这就是事物能够呈螺旋形向前发展的秘密呀。所以,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科学发展观,不是死的教条,而是活的“继往开来”的行动指南。“中国梦”更不是空想的海市蜃楼,而是有着无限实践、创新空间的广阔天地。有待我们甩开膀子干呢!
目标正前方!“长风破浪会有时”,让我们“直挂云帆济沧海”吧!
作者:姑苏区离休干部 张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