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历上“谷雨”已过,气象学上的春天却姗姗来迟。然而,气象学上的规定是死的;活的春光却是不住的——尽管早晚难免凉风飕飕,在明媚的阳光下,却早已是“含春笑日花心艳,带雨牵风柳态妖”——岂止“动人春色不须多”,而且“乱山穷处亦花开”了!
早年,苏州是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近年,似乎只有冬夏,几乎没得春秋了。然而,人们最盼望、最钟情的仍然是“烟花三月下扬州”!因为最迷人的不仅是桃红柳绿、莺飞燕舞、雨暖风香;更向往的是春播、夏种、秋收、冬藏——春,播的是一年的希望嘛!“风雨送春归”!春归何处?春,归于“绿树成荫子满枝”、归于果核之心;及至“飞雪迎春到”的来年,又归于春泥之中,以努力发芽而茁壮成长、而“推陈出新”了啊!所以,“春长在”并非诗人的幻想!
当然,“推陈出新”也不是否定一切的“另起炉灶”;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结合新条件、融合新因素的创新。比如通过杂交、嫁接,改良动植物品种;通过革命或改革以发展人类社会,等等。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一切事物的发展无非是: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过去,以阶级斗争为主时期,讲对立统一规律多,建设时期,讲量变质变规律也多一些了;唯独对否定之否定规律很少提及。我想,这也许正是我们常常“一窝蜂”、“单打一”、“好走极端”的“病根”之一吧?
现实生活总是比已经写进书本的,更加丰富多彩、变化多端。自然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绿叶。社会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双胞胎也不例外(外人难分,做母亲的却一望便知)。因此,任何一个正常的人,大喊大叫地光临这个花花世界的第一要务,便是了解人、学会做人。人们都赞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或赞赏“无心插柳柳成荫”,我还欣赏南方常绿的大榕树——它横向伸出去的枝干上,多生有下垂的须状气根,以吸取空气中的水分;且一旦其长接地,便会渐渐粗似新的树干。于是,久而久之,这大榕树之树荫下,便出现了不少罗列如儿孙的新树干,宛如“独木成林”了!
上述种种,都告诉我们要才能科学地认识历史、现在和将来;才能科学地继往开来。现在由过去发展而来。倘若不能正确认识过去,也就不可能正确认识现在,更不可能科学地策划未来。唯物辩证法讲的否定,是在肯定过去正确东西基础上的否定。对过去是既有所“弃”,又有所“扬”的,故曰“扬弃”;说“春长在”,也是这个道理。
伴随春的脚步,本应多东风,今年却常受北风、西北风的干扰,这使我常想起欧阳修的《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但这千年前的名篇,还不能完全抒发我今天的情怀,不由妄改如下: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玉关南北大江东。好在“多样统一”了,七彩芳丛。 扬弃苦匆匆,遗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料得明年花更好,人也相同!
作者:姑苏区离休干部 张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