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郭家云:“自有山川开北极,天然风景胜西湖”——避暑山庄游览扎记
【发布日期: 2013/3/20 】【来源: 市侨办 】【阅读次数: 2697 】【关闭窗口

 

    利用在北京短训的间隙,早上我们披着首都的第一米阳光,乘上北去的列车,游览了承德的避暑山庄及其周围的寺庙。避暑山庄,过去叫热河行宫。它是康熙在平定了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避免了一次由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搞藩镇割据的民族分裂,平定了准葛尔叛乱,统一了台湾,解决了西南边疆和北部边疆的紧张局势后,建立起来的皇家御苑。从1703年始建至1792年完工,先后经过89年的建造和扩建。它集我国南北古典园林建筑之大成,并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典范。游览避暑山庄,我的总体感受是:惊喜不断,感慨万千,游兴盎然,流连忘返。 
    规模之大,令人惊叹不已。避暑山庄不仅建筑时间长,而且建筑规模大,它占地达564万平方米。长达10公里的虎皮宫墙蜿蜒起伏,气势雄伟,宛若缩小了的万里长城。听导游介绍说,避暑山庄的面积相当于一个颐和园加上八个北海公园那么大。整个山庄共分为四个区域,即山岳区、平原区、湖泊区、宫殿区;开辟了九座宫门,建有殿、堂、楼、阁、亭、台、轩、榭120余组群;康熙胜景和乾隆胜景各36处,两位皇帝还先后亲自为胜景题名,合称康乾72景。山庄周围寺庙由12座金碧辉煌的喇嘛寺庙群组成,环列在庄外东部和北部的山麓,占地47万多平方米。身处在这样规模宏大的园林、寺庙中,我不禁想起了《诗经》的那句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啊,康熙皇帝当时虽然考虑从军事上、政治上加强秋狝制度和巩固统治地位,在国力强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座皇苑,但从历史的角度看,不管它的始建是出于何种政治目的,它动用的是至高无上的皇权,它烙下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印记;它奉行的是“君权神授”的儒家帝王哲学。规模宏大,功能齐全的避暑山庄,归根结底,它那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耗费的无不是劳动人民的财产,挥洒的无不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啊! 
    风景之美,令人赞叹不已。进入湖泊区,临湖远眺,整个湖区风景,就像一幅写意的江南的山水画轴,令人心荡神怡。久居江南的游客,蓦然看到“塞外江南”,就好像“他乡遇故知”一样,感到既亲切又惊喜。难怪康熙皇帝当年有诗赞曰:“自有山川开北极,天然风景胜西湖”。山庄湖泊总称塞湖。有澄湖、如意湖、银湖、镜湖等组成,湖与湖用堤、岛、桥相连,临水而建,花木散置其间,山环水,水环岛,一片江南水乡。在建筑上,以“移天缩地在君怀”为主题,把江南园林的胜景佳境移植过来,与北方的造园艺术实现有机融合,形成了“来自天然,胜似江南”的独特风格。比如:康熙36景之一的“芝径云堤”,是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和白堤而建的;按照乾隆的话说“不求其形同,而重其神似”的“烟雨楼”,是参照浙江嘉兴的烟雨楼修建的;乾隆36景中被称为园中之园的“沧浪屿”,是仿照苏州沧浪亭而建的;特命人仿元代画家倪瓒所画“狮子林画卷”而建的“文园狮子林”是仿照苏州狮子林的意境修成的。另外,还有仿江苏镇江金山寺的“金山上帝阁”,仿浙江绍兴兰亭的“曲水荷香”,仿宁波范氏天一阁的“文津阁”,仿杭州六和塔的“水佑寺舍利塔”等等。在湖泊区,无论你在哪一条线路上游览,都会使你产生身在塞北如游江南之感。 
    诗联之多,令人感叹不已。避暑山庄是为清帝夏秋居住游赏和巡幸狩猎驻跸的行宫,在康乾时期,每年皇上都要有半年时间在庄园里度过,所以园内也成了他们舞文弄墨,抒发情怀,展露才华的天地。据初步统计,其它御文、题匾不算,仅题诗赋联近30余首。主要是康熙和乾隆的,嘉庆仅有一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在86、87、88岁时还各赋一首七言律诗。在这些诗作楹联中,也不乏有部分佳作。如乾隆第19景的萍香泮,乾隆每年都在这里泛舟赏荷,流杯赐宴,曾写下《月荷》一首:“夕阳红绿一湖明,入夕花藏祗叶晶。却是清香收不住,因风馥郁送舟轻”。康熙为烟波致爽殿题的一副楹联也是值得欣赏,此联是:“树将暖旭轻笼牖,花与香风并入帘”。烟波致爽殿为皇帝寝宫,宫后为“云山胜地”,向北凭窗远眺,林峦烟水,一望无极,气象万千。但美景若一览无余,其味终嫌寡淡,着一“帘”字,就有了朦胧之美,足见康熙笔底之功力。看了园中康熙、乾隆诸多诗、联,我就想,两位开创“康乾盛世”的著名君主,不但有平定“三藩”、准葛尔,开创盛世的雄才大略,而且还能吟诗作赋、文采风流,真令人唏嘘不已。难怪乾隆夸耀自己是“十全老人”呢,看来颇有点道理。(2004年8月作)。

 

                      (作者:市侨办原副主任 郭家云)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