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里,耸立着一块硕大的顽石,高2.17米,宽1.23米,厚0.6米。这是一块普普通通的顽石,既无嵌空玲珑的体态,也无晶莹炫目的光泽,在苍古斑驳的石面上,端端正正的刻着“廉石”两个大字。这块廉石,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推行廉政措施的实物见证。在各地名胜古迹中,是仅见的一例。而这块廉石的主人,乃是三国时代的陆绩。 陆绩,字公纪,吴郡人。据《后汉书》记载,六岁时,随父至九江见袁术。术出橘待之,绩不吃,怀橘三枚,归以遗母。这就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中“怀橘遗亲”的故事。陆绩长大后,博学多才,精通天文。孙权任命他为奏曹掾,以正直廉明而著名于世。后出任郁林(今广西玉林)太守,受命南征,官至偏将军。陆绩因病从郁林卸任回苏时,由于平日为官清廉,两袖清风,身无长物,而归途必须经过一段海道,他担心船身太轻,容易被风吹翻,就在当地请人抬上一块硕大的顽石,作为镇船之物,一直带回苏州老家的居宅之内。 陆绩去世时只有32岁,这块石头放置日久,大半已埋入土中,但人们怀念他的高风亮节,仍称之为“陆公郁林石”。明代弘治九年(1496),监察御史樊祉到苏州视察,发现此石后,为了纪念先贤,激励后人,就题名为“廉石”,刻在石上。另请状元吴宽写了一篇《廉石记》,并将此石移置市中心察院场,建亭景仰。到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巡抚陈鹏年同样十分仰慕陆绩的清廉,又将“廉石”移至苏州府学(苏州文庙)之内,作为为官清廉的楷模,供时人和后人观瞻。周恩来总理在世时,听到“廉石”的故事后,曾对当地政府指示:要妥善保存好这块石头。一块极普通的石头,跨海过江,几乎经过了半个中国的海域,其间又历经一千七百多年的岁月风云和历史变迁,至今仍完好无损的屹立于世。 多年以来,苏州市委、市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廉石精神”的教育,力图把“廉石”打造成苏州廉洁文化的“金名片”。以“廉政也是生产力”、“廉政也是发展环境”的新理念,始终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反腐倡廉,同时开展了“廉石文化系列活动”。如组织到文庙瞻仰“廉石”碑刻,开辟“廉石”教育专线,印制“廉石”台历,制作“廉石”清风扇、“廉政书签”发给机关干部,组织人员编写《苏州清官廉吏史话》等等。为此苏州的廉政工作曾受到了上级的多次表彰和嘉奖。 2005年1月,由姜春云提出并主编的《新时期领导方法研究》的一书中,对苏州的廉政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书中这样写道:“苏州市积极探索‘体系防御’,做到了‘经济上去了,干部站稳了’。国外‘腐败期’理论认为,人均GDP达到2000至3000美元时,由于经济活动频繁和社会转型带来的观念冲击,官员通过权力寻租的机会增多,公共权力领域内的腐败问题成为棘手而难以克服的难题。然而,人均GDP已突破5700美元的苏州,并没有出现那种令人可怕的‘腐败陷阱’,做到了20年无大的腐败案件,而且经济和社会发展始终处在健康的状态中。‘苏州现象’让‘腐败期’这一流传甚广的理论失去了灵验”。然而,历史竟是那样的无情和巧合,就在这本调研报告式的书籍问世之际,苏州市出现了两桩惊天大案。原副市长姜人杰和原市政协副主席赵文娟先后落马。当时,香港《大公报》就指出,姜人杰是1949年以来江苏省涉嫌贪污金额最高的地市级官员,受贿金额达一亿多元。最终赵文娟被判处死缓,姜人杰于2011年7月19日被执行死刑。 面对这突如起来的情况,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现在的贪官防不胜防,而苏州历史上却出现了那么多清操示人的好官?如:“先忧后乐”的范仲淹,连任十三载苏州知府的况钟“况青天”,民不能忘的“豆腐汤”太守汤斌,清廉不渝、以诗谏诤的白居易,“陋室”中的一代清官刘禹锡,名垂千秋的林则徐,清廉却赠传佳话的翁同龢等等。这中间,他们有的是在外地做官的苏州人,有的是在苏州任过职的外地人,但他们的高风亮节和清廉操守都成了佳话在苏州民间广泛流传。由此可见,腐败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既受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法律制度、家族观念等方面的制约,也受个人信仰、追求和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最近,据“两高”报告,2011年全国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524人,其中厅局级198人、省部级7人。面对在社会主义阳光下的今天,披着“人民公仆”外衣的贪官蛀虫查不尽,挖不完的严峻现实,善良的人们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困惑,有的在网上“拍砖”发泄心中的不满,有的在试图努力地去寻找答案:是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还是人类贪欲的劣根性在作祟?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块明代山东巡抚年富所撰的《官箴》刻石,在朱镕基总理任职期间,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领导及秘书的办公桌玻璃板下,都压着这段名言的微缩复印件。朱总理也曾多次说过:“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多年来廉政工作的实践证明,我们要铭记古人的训诫,大力加强廉政教育固然重要,但是,任何一种教育都不是万能的,领导层一个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更为重要的是,就是要大力推进新时期我们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没有最广大人民群众对国事、政事的参与,没有一套不受人为干扰的的廉政、法律制度,预防和治理腐败只能是一句空话。正如温总理在今年“两会”后回答中外记者时警示的那样:“随着经济的发展,又产生了分配不公、诚信缺失、贪污腐败等问题。我深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为什么香港的廉政公署连同行政长官都敢约谈?为什么我们的纪委却对同级党委书记不敢触碰?为什么各级领导干部的财产申报公示制度总是流于形式?一句话:改革亟待深化,改革极其艰难,路漫漫其修远兮,民主政治建设任重道远,反腐倡廉工作任重道远。
(作者:市侨办原副主任 郭家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