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机构 工作动态 离退休干部党建 服务管理 发挥作用 队伍建设 学习园地
郭家云:要 学 会 认 可 他 人
【发布日期: 2012/12/6 】【来源: 市侨办 】【阅读次数: 2940 】【关闭窗口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要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日常生活中,认可他人、赏识他人、赞美他人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认可他人,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一种粘合剂,也是一种传统美德。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甚至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人们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赞同和欣赏,以此鼓励自己。正如林肯所说:“每一个人都喜欢人家的赞美”。威廉·詹姆斯也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被人赏识的渴望”。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在自传中也写道:“别吝啬给出真的赞美”。而正视事实的、冷静思考的、中肯中的的、饱含鼓舞的只言片语,往往能给人以前进的动力,成功的信念。认可他人,同样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就某种意义上说,认可他人就是在肯定自己,“赠人玫瑰,留有余香”。学会认可他人,不是当面的阿谀奉承、一味的巴结奉迎、虚假的阳奉阴违;学会认可他人,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优点和进步,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的道理;学会认可他人,要摒弃狭隘的心理,远离世俗的嫉妒,抛却自我的偏见。

    学会认可他人,是一种风度,一种学养,更是一种自信。

    人们在怀念远方的朋友时,经常使用的一个词汇就是:“春树暮云”或“暮云春树”。殊不知这个就是从杜甫所写《春日忆李白》的诗作中流传下来的成语典故。杜甫青年时代就和李白齐名,当时称为“李杜”。但他还是对李白的诗赞赏备至,极力推崇。说李白的诗,冠绝当代,卓尔不凡;词意的清新可以追得上庾信,风格的俊逸可以比得上鲍照。诗中写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文品就是人品,从这首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杜甫这个“诗圣”的儒雅风度和至深学养,读出他立身处世的博大之气和轩昂精神。不像有些人,视同行为冤家,非要争出个我高你低的俗气,或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傲气,其实那才是不自信的表现呢!历史证明,认可他人,不但不会影响自己,贬低自己,相反,更加能提升自己。正像韩愈写的那样:“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杜甫永远会成为人们心目中“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人民最喜爱的“诗圣”。
  学会认可他人,是一种气度,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超越。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这两个人经常一起做买卖,分取盈利的时候,管仲总是多取一些,鲍叔牙不说他贪,因为知道他实在贫困;管仲办事情没有办成,有时越弄越遭,鲍叔牙不说他愚蠢,因为知道事情难免有不顺利的时候;管仲三次当官,三次丢官,鲍叔牙不说他没才干,因为知道发挥才能需要条件和机会;管仲三次作战,三次逃跑,鲍叔牙不说他胆小怕死,因为知道有老母亲需要他亲自奉养。后来管仲和鲍叔牙各护其主,争夺齐国国君时,管仲一剑射杀了公子小白,但当公子小白大难未死,当上了齐国国君(齐桓公)要杀管仲时,鲍叔牙冒死力谏,非但没杀管仲,还让他做了齐国的国相,而鲍叔牙反而屈尊于管仲之下,做了个助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管鲍之交”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会认可他人,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它需要多大的胸襟啊!没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和自我超越,是万万做不到的。法国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让我们都能像大海那样笑纳百川,像高山那样巍巍矗立,摒弃心灵上的扭曲、傲慢和自满,去正确地欣赏他人,荐举他人、认可他人吧!
    学会认可他人,是一种大度,一种豁达,更是一种睿智。如果你到杭州去岳坟参观,就会看见岳坟前面跪着四个人,其中一个名叫张俊。张俊何许人也?张俊和韩世忠一样,都是南宋战功卓著的名将,而且还是岳飞的老长官。那么张俊是怎样从岳飞昔日的长官,最后成为在岳飞墓前长跪的罪人呢?这都是嫉妒惹的祸。岳飞比张俊小17岁,开始在张俊手下时,张俊特别赏识他、关心他、提拔他。但到了岳飞独领一军时,由于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指挥若定,成为了南宋升迁最快的将领。这让原先的几位高级将领的心理失去了平衡,尤其是张俊,嫉妒之心越陷越深,最后把私人的仇恨带到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中,成为了陷害岳飞的主谋秦桧的帮凶,把昔日的部下送上了风波亭。据史料查实,岳飞对张俊非常敬仰,利用作战间隙先后给他写了30多封信,表达自己的感恩、倾慕之情,并派人送了很多礼物,但张俊礼物照收,信却未回过一封。由此可以看出,同样是南宋的两个名将,却走出了两个迥然不同的人生轨迹:一个流芳百世,让后人景仰;一个则被铸成铁人,一跪千年。历史的和诸多现实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在一般情况下,认可他人、赏识他人并不难,也许是三言两语,举手之劳的事情,但在同事、上下级、生意场上等有碍颜面和利益纠葛时,认可他人却是一件十分痛苦的实践和智慧的抉择了。所以,认可他人不仅是一种心胸,一种豁达,更是一种智慧和理性。

 

 

                    作者:苏州市侨办原副主任 郭家云

 

 

中共苏州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地址:苏州市三香路558号 邮编:215004